实验语用学的产生是语言学、信息科技等领域基础研究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反映了语用学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向纵深发展的趋势。语用学研究对象是语境中的话语意义,包括发话人如何得体传达意图、受话人如何成功解读意图。意图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特定话语推导出来的,因而语用学是基于语料分析的实证研究。
语用学研究的核心是发话人意义,对“发话人”作何认知直接影响语用学研究范式的采用。传统语用学研究侧重采用解释主义范式,由提出研究问题、收集自然语境下的语料、运用语用学理论对语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等步骤构成,从理论角度剖析语言语用现象,阐释语言结构如何实现语用功能。当前语用学研究以解释主义范式为主,其中的“发话人”具有典型的人文特征,集“观念、精神、情感、文化、价值”于一身,其主观精神世界、认知系统及精神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与自然界完全不同质。
人类研究各种现象、思考各种问题都应有科学的根据,都要依靠精确的观察、假设、实验等科学方法。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物理学或化学等研究物质世界的学科,也适合于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具体到语用学中,语用意图、语用因素、语用机制、语用能力的发展等方面也应是有据可循的,或能凭借科学仪器及手段进行研究。
实验语用学以现代心理实验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1879年,德国科学家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将人类心理认知现象纳入了科学研究的范围,心理学研究方法从思辨转变为实验,革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当前,心理学研究主要采用的医学研究技术手段,如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正电子扫描技术(PET)、脑电技术(EEG/ERP)等,也常用于涉及语言认知加工的场合,如语义、语音、句法等。这些技术手段用于探测语境中的话语认知加工时,即为实验语用学。广义上,实验语用学包括采用各种实验研究方法开展的研究;狭义上,指采用反应时、眼动、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成像等现代心理实验技术为研究手段所进行的语用研究,以揭示语用加工的脑机制、神经机制及心理机制。
在这场方法论的变革中,语用学的研究焦点也从语用意义拓展到与语用意义相关的心理认知加工、脑机制、语境信息的确切影响等方面。当前实验语用学研究课题主要有:正常成人语用能力、双语/多语/双方言背景下儿童语用能力发展研究;语用损伤研究,如儿童自闭症、威廉综合症、颅脑损伤、痴呆等失常因素引发的语用能力不足等情形;预设、言语行为、会话含意、级差含义等基础语用学课题研究;转喻、隐喻、反讽等非字面义的语用加工、幽默的语用解读以及语言语用态度的实验研究。这些都属于语用本体方面的实验研究,可视为语用学基础研究。
尽管当前语用学研究成果极其丰富,但绝大多数没能完成产业转化,主要基于解释主义范式的研究成果与产业化的模式不兼容,无法实现产业化。而实验语用学使语用学研究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迈入了跨学科领域,其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高科技产业中,包括与医学(语用损伤成果应用)、人工智能(语用意义自动识别应用)等的交叉领域,最直接的应用则见于语言产业中。语言产业指以语言文字作为生产原料、内容及加工处理的对象,生产出各种语言产品或提供各种语言服务的产业,包括语言文案、语言传播、语言培训、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康复、品牌命名、语言会展、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言能力测评、计算机语言等方面。近年来,我国一些研究团队尝试将实验语用学的技术及范式用于中国知名品牌、地名(旅游景区)的英译研究中,通过在线实验、脑电等现代实验技术,获得了一批可靠的数据,形成了国家专利、论文等成果。在经过一定的程序后,可直接投入市场,预期可以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实验语用学采用全新的研究范式,在研究任务、内容、方法、范围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语用学研究,并有一套标准化的研究及应用步骤。人们通过发现科学问题、实验研究、形成论文、应用于生产实践、创造价值,打通了语言科学研究与产业化的通道,形成“语言工程学”这一新工科。实验语用学联通了语言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在语言科技产业方面具有很好的前景。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转喻加工亚型效应的实验语用学研究”(17CYY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