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主要特质
2023年01月19日 09: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月19日总第2576期 作者:马志超 肖周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长期形成、发展以及运用过程中经过实践检验并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都历久弥新。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需要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蕴含的价值意蕴、历史思维和实践指向。

  价值意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经过实践的检验,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究其根本是其蕴含着鲜明而坚定的人民立场。

  首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许多思想理论代表了一定社会群体或集体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因此,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为起点,深刻洞悉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了坚定的人民立场。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指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这恰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就是人民立场。

  其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反映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本质与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发的这些本质和规律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成的,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尤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科学预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和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得以顺利开展,不断在实践中深化认识,促使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

  历史思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思维主要体现为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历史规律的探究与表达,分析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矛盾运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首先,聚焦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总结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强调社会发展不是自发的,而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下推进的,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人类在社会生产活动中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生产劳动中又结成了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与此同时,伴随着人类拓展实践活动的深度与广度,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者的矛盾运动,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形态的演变,促使人类社会形态不断地由低级迈向高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不仅适用于分析历史发展,同样也适用于分析当下社会。

  其次,在明确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弥补了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的缺陷,强调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对历史全面、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将影响历史发展的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揭示出来,为人们分析社会历史现象和问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历史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强调,整个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而历史发展呈现出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一百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已经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当前,我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实践指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产生于实践中,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通过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进而凸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指向,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首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在中国具有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其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中国百年奋斗历程中所战胜的一切困难、取得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时代化中不断进行着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彰显了其蕴含的巨大理论能量。

  其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因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奋力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