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2023年05月15日 11: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15日总第2649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李晶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革新与经贸文化交流在推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法律问题。建构面向未来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成为迫切的时代课题。

  开创新型法治文明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在近日召开的“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院校联盟”成立大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中国的国家治理和法治建构实践的时间最长,协调的社会关系最复杂,治理的过程最曲折,中国法学人要充分认识到中华法系与中华法治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足够的自信去开创新型法治文明,为世界贡献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在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冯果看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认识结晶。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是基于我国法律实践活动和理论认识过程,深入我国社会历史现实,吸纳优秀传统法律思想,总结成功法律实践,通过自主探索而形成的能够科学解释法的本质、有效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法治进步的具有原创性的知识体系。他表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是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工程,是法学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先导和基础,是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法治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法学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栗峥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丰富的中国法治场景使法学原创性知识的生成和传播得以在速度、广度与深度上快速提升,而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任务就是将丰富的中国法治实践转化为具有建设性的理论生产力,这需要经历一个由概念、话语、学术到学科的多环节多体系的搭建过程。在他看来,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承载着对中国法治进行理论阐释的诸多意义。因此,要具备史谱性和广谱性两个层面的特征:既能够在历史谱系中内含中国法治文明五千年智慧,从而表达历史传承上的中国优势;又要被域外法治文明所接纳甚至赞叹,具有面向世界的辐射性和光照感。可以说,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将决定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法治文化生产和表达系统在世界法治之林中的位置和份额,关乎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是当代中国法学工作者们共同奋斗和集体追求的方向。

  具有代表性、统辖性成果的产出,往往标志着一个知识体系建设的成熟。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林分享了他对于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标志性成果的思考。他认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不宜就法治讲法治,而要站在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战略全局角度,把政治和法治、政治学和法律学、政治上层建筑和法律上层建筑等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创立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法律学,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法治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法律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政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规律、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系统、坚实有力的哲理基础、政理支撑、法理依据和学理阐释,也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提供了全新的价值引领和理论基础等基本要素。它既是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总抓手和总平台,也是形成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集成性、系统性和标志性的成果。

  多维度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法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支撑学科,是经世济民、治国安邦的大学问。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和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思想旗帜,为我们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指明了正确道路。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徐青森表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以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创新为目标,将其放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局中来谋划,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努力为国家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林尚立表示,法学学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深刻把握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历史根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中,深刻把握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成就中,深刻把握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实践依据;从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四个服务”中,深刻把握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导向,为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做出扎实努力。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指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可分四个阶段逐步推进:开展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研究;部门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研究;领域法学、新型交叉学科研究;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集成性、系统化建构研究。他表示,我们要深刻认识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重大意义,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总体思路,贯彻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总体要求,着力加强对我国法治的原创性概念、范畴理论的研究,形成更多规律性认识,作出更多原创性理论贡献,科学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用自主创新的法学理论指导自主性、原创性的法治实践,回答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高校是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要阵地,也是推进法治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此次会议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联合国内知名法学院校共同发起成立了“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院校联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表示,联盟旨在推动全国法学院校在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传播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凝聚共识、协调行动。他建议,联盟院校共同打造合作研究、教育交流、公益直播、公共智库、国际传播和资源共享六大平台,更好地发挥高校在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上的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认为,高校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要重视基础学科建设,法学院校以各自法学刊物引领导向,沉下心来,把版面留给真正具有学科建设意义的学术研究,而非一味追求高引用率。此外,各院校要做好分工,聚焦各自领域的重点难点,形成特色,才能最终发挥自身长处,形成合力。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唐力表示,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要关注中国问题,秉持中国意识,肩负中国责任,回应中国之治。要平衡好借鉴国外先进法治经验和中国接受程度的问题,同时处理好法学学科和交叉法学学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概念、方法、理论,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