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撬动社区发展治理
2022年11月02日 09: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1月2日总第2521期 作者:史云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社区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不断提升社区服务供给质效,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让社区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伴随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我国社区服务综合设施的配置规模显著提升,但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若干困境。一是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存在脱节,重开发、轻运营,使得一些社区服务综合体空间低质、服务低效、人气缺乏、综合利用率不高、运作样板化。二是供给和需求不够匹配,难以精准有效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便捷化、品质化的服务需求。三是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间存在竞争,一些社区服务综合体由于缺乏统筹规划设计,对商业准入缺乏引导、公益功能配置不足、服务业态布局不均。四是发展缺乏可持续性,需要基层财政的持续投入,缺乏内生造血机制和可持续发展路径。五是对治理的撬动作用尚不明显,这些都对社区服务综合体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际上,“服务”“发展”“治理”是社区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三个最重要面向和最基本议题。各地社区建设实践往往力求兼顾三者,也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成都市近年来以社区服务综合体改造升级为契机,尝试成立社区社会企业,引入商业、公益、群体、个人四类“社区合伙人”,以“公益+低偿+市场”的方式开展运营,通过存量空间活化整理,以空间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推动社区服务品质、发展水平、治理效能同步提升,力求打造多主体空间共享、逻辑互促、利益共生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总的来说,以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撬动社区发展治理的创新关键,可以总结为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载体的多元性。从运营载体看,近年来,社区服务综合体的运营载体日益多元,除街道乡镇、社区两委、行业主管部门外,一些社区还创新引入或成立了自己的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企业,统筹化管理、专业化运营社区服务综合体。从服务载体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渠道不断拓宽,通过导入“社区合伙人”等合作供给制度,推动形成功能多元、配置均衡、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党群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公益服务+特色服务”全生命周期社区服务业态格局。

  二是空间的共融性。一方面是加强功能互补服务项目的空间融合性,比如降低党群服务中心的区隔性、封闭性、边界性和行政化程度,将其内嵌于其他服务空间之中,提升其空间边界的开敞性、可视性、亲民性和共享化程度。另一方面是加强功能相近服务项目的空间共享性,比如各种公益类活动可以在不同时段共用同一空间,提升空间总体使用效能。空间共融有助于强化社区服务综合体空间的交往属性和公共属性,使居民在买菜、散步、养老、托幼等日常生活和消费场景中,对社区公共事务更加熟悉,进而让社区肌理逐步改变、社区认同点滴累积、社区信任逐步生成、社区参与水到渠成。

  三是发展的牵引性。一定体量的资金投入是社区服务品质效能稳步提升的基本保证。为此,一些地方政府尝试探索社区发展的双重推动机制:一方面通过设立社区发展治理保障资金,建立社区发展的“输血”机制;另一方面通过设立社区基金、成立社区社会企业,建立社区发展的“造血”机制。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也为社区经济潜能的激发提供了良好契机。社区居委会作为特别法人,依托社区社会企业,统筹运营社区服务综合体,以“空间换服务”的方式,将一定数量的社区商业导入社区服务综合体。社区商业又会将自身收益定期按约定比例返还给社区社会企业,进而实现多方共赢。在此过程中,“嵌入性”是社区社会企业招募社区商业的重要考量。一方面,社区商业在享受租金减免的同时,将自身视为社区成员,向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实惠的服务,通过投资社会、参与地方发展、提升品牌影响,获得长期回报;另一方面,社区商业还要帮助促进社区就业、提供免费的体验服务、协助共塑社区IP、参与社区协商议事、助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四是业态的共益性。业态共益性一方面表现为商业反哺公益。如前所述,社区服务综合体如果管理不善,可能异化为社区商业综合体。借助社区社会企业,可以将社区商业的返还进一步投入到社区公益资金的累积和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中,从而给予盈利小、需求大的社区公益项目更多的发展空间,避免商业价值对社会价值的挤占。业态共益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公益带动商业。社区居民在享受社区公益服务的同时也为社区消费注入更多活力,推动商业和公益找到更优契合点。

  五是治理的承托性。归根结底,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区善治这一底层逻辑的强力承托。第一,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建设运营需要坚持党建引领,才能保证其方向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第二,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建设运营需要广泛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才能提升其回应性,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第三,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建设运营涉及大量公共议题,需要通过基层民主协商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第四,社区服务综合体的建设运营还需要培养社区社会组织、发掘社区骨干、调动志愿参与、整合多元主体、推动合作供给。在此过程中,服务、发展、治理必须同向而行、同向发力,才能实现高质量的社区生活。

  总而言之,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之所以能够撬动社区发展治理,得益于它推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集成。一是场景集成。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通过场景营造、空间共享,把社区中的生活场景、消费场景、交往场景、参与场景、治理场景等集成于同一时空之中,增强了社区服务综合体的服务黏度和居民的卷入程度,实现了“家的延伸”。二是服务集成。通过集成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公益服务、志愿服务等,社区服务综合体以业态布局的多样性,满足居民需求的多元性,放大了业态间的“共益效应”。三是功能集成。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需统筹服务、发展、治理三项功能。如果我们把社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那么治理是骨骼架构,发展是新鲜血液,服务是养分来源,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四是逻辑集成。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必须兼顾多方主体,如国家保障秩序维护安全、市场增加动力提升效率、社会激发活力确保公平,共同推动“利民”“益商”“善治”的互促共进相互增能。

  在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过程中,还有一些内容值得格外关注。其一,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要把握好两个平衡。一是要把握好社区两委注意力分配的平衡。加快发展社区经济的前提是两委要抓好自身的主责主业、做好基础普惠服务,不能顾此失彼、荒废正业。二是要把握好市场逻辑和社会逻辑之间的平衡。城市社区固然也有经济发展的可能,但发展社区经济既要遵循市场逻辑,也要以实现社会价值为根本遵循,尤其要维护公平正义。其二,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要围绕三个导向,即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资源导向。满足居民需求和解决社区问题是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的两大基本目标。但目标的实现,一定要立足于社区特定的发展阶段和地方特质,因地制宜地整合、盘活在地资源,积极融入城市发展整体规划,明确业态发展方向和体系设计,力求做到业态配置合理、功能比例协调、载体设施丰富、供给渠道多元、供给主体多样、供给机制顺畅、供需匹配精准、社区居民受益。其三,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还要配置好几套机制,包括资源整合机制、动态评估机制、业态调整机制、组织培育机制、议事协商机制等,以包容审慎的态度,为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提供财政、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其四,尽管在存量开发的背景下,并非每个社区都具备足够的空间可供运作经营,但对于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来说,利民、益商、善治互利共赢的价值理念是普遍适用的,服务、发展、治理同向发力的实践逻辑是相互融通的。我们既可以借助资源活化来改造空间、增加互动、促进参与,也可以借助服务集成来满足需求、带动发展、撬动治理,进而打造服务便利、治理良善、交往活跃、发展可持续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区信息化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