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推进养老志愿服务
2023年04月12日 10: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4月12日第2629期 作者:时和兴 林炜炜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里的伟大精神之一。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志愿服务是当代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是加强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3月26日,全国已登记2.31亿名实名志愿者、135万支志愿服务队伍、1071万个志愿服务项目、53亿小时服务时间,8054万人记录了志愿服务时长。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进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意味着我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而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是前所未有的,其中人口老龄化是最大挑战。当前,我国人口快速老龄化呈现新的态势。一是老年人口规模持续增加。我国仅用20多年时间走过轻度老龄化,目前已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相关机构预测203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占比接近1/4,届时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二是老年人口增加进程不断加快。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高峰的人口进入老年阶段,我国将迎来长时期大规模老年人口增长,预计“十四五”时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600万左右,2027—2035年期间年均增加将在1000万以上。三是人口发展进入长寿时代。根据联合国人口司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我国人均预期寿命2035年将增长到81.1岁,达到发达国家总体水平。预计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从2020年的3580万翻番至2035年的8000万左右。四是我国即将步入世界人口老龄化较严重国家行列。预计203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比全世界总体水平高出10.6个百分点。五是养老人力资本严重短缺。与长寿高龄叠加的问题是空巢老人和独居老人的增加,这不断弱化着家庭养老功能。相关机构预测2050年老年抚养比将接近50%,高出OECD发达国家43.9%的平均水平。随着老年抚养比大幅上升,养老人力资本短缺将严重制约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

  志愿服务对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创新养老服务方式、提升养老服务能力,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具有重要补充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一系列规划部署。《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支持志愿养老服务,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服务。《“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构建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网络。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当前,我国养老志愿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具有短时间、慰问式、简单化的特点。进一步推进养老志愿服务的发展,需要重点从四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充分发挥雷锋精神对养老志愿服务的助推作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在养老志愿服务工作中持续深化拓展学雷锋活动。一是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雷锋精神”在养老服务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二是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让志愿力量在机构、社区和家庭不同养老支柱中动态均衡分布,推动养老志愿服务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三是进一步完善并强化养老助老的志愿服务义务约束,以体现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保护志愿者合法权益。

  第二,加快养老志愿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将互助养老和志愿服务融入既有的社会治理体系当中,以互惠参与形式传递共建共享的价值理念。一是完善养老服务资源互助循环机制。积极开展“低龄行动”,鼓励低龄老人参加互助养老志愿服务,与高龄老人生活服务、健康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需求有效对接。二是建立健全养老志愿服务激励褒扬机制。给予职业技能认定加分、市民待遇等优待政策,构建在社会信用体系之上的荣誉价值认同。三是推动形成多方参与的长效机制。建立养老志愿服务的标准、流程、装备、方法等相关配套制度,健全养老志愿服务项目库,通过“社工+邻里+志愿者+医生”的方式,提升养老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

  第三,着力提升“时间银行”示范效能。“时间银行”能够解决空巢老人服务支持的难题,重塑邻里守望相助的优秀传统文化。一是探索建立“雷锋精神+时间银行”示范基地。推行养老志愿服务积分模式,低龄积时间、高龄兑服务,将学雷锋融入到“时间银行”的养老志愿服务中。二是防范化解“时间银行”潜在风险。合理界定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科学换算服务时间,明确时间兑换渠道和方法,依法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三是加强养老志愿服务数字管理。提升数字技术赋能“时间银行”水平,统筹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增强“时间银行”大数据的应用与分析能力,为“时间币”跨地区通存通兑提供基础。

  第四,加强养老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目前养老志愿服务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拨款或企业捐赠,资金来源相对单一。要扩充资金筹措途径和渠道。通过财税制度和其他激励政策,形成以政府拨款、市场捐赠、社会捐助为重点的多元化经费筹集模式和资金支持网络,充分发挥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信用资本的协同效应,激发养老志愿服务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加快完善志愿服务保险机制。通过商业保险等市场机制,并依托政策补贴、政府购买、政府兜底等,分担、转移和降低志愿者在养老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特殊风险与损失,实现养老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