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2024年01月26日 15: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月26日第2824期 作者:朱瑞 李韬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开展社会治理、进行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专业力量。作为现代社会的制度安排,社会工作承担着社会联系个人“最后一公里”的任务。正因为如此,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系统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对于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在这“七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中,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强调社会治理主体及其主要职能,民主协商、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社会治理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各个子系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治理理念、结构、方式,同时形成了涵盖社会组织、城乡社区、社会健康、社会信用、公共安全等在内的社会治理体系网络。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特征之一是各个体系要素之间良性互动,整体推动,这样社会成员之间才容易相互接纳和友好相处。社会工作鉴于其本质属性,以及在服务民生、政策倡导、促进参与等方面的功能与优势,在为老百姓提供专业而温暖的公共服务中优化资源配置,将分散的社会各系统中的资源有机联合起来,把参与社会治理又相对独立的合作伙伴整合起来,从而形成治理合力,推动社会治理体系整体发展,进而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其次,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人”,即有专业素养的社会治理从业人员。活跃在基层一线且直接开展社会治理活动的社工,他们已经职业化,其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专业性,能够为社会治理各个领域提供专业支持。例如,社会工作可以为司法矫正、禁毒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贫困人群和家庭的生计福祉、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老年人生命质量提升以及重大灾害影响下的脆弱人群生命关怀等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帮助和专业支持,助力以民生和安全为重点的社会治理迈向更高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社工可以以其专业知识和素养,解决社会问题和为老百姓提供所需的公共服务,特别是一些社工组织承担起扶贫济困、养老助残、救灾救助等盈利组织不愿意、政府机构无力供给的服务,有力地解决了服务供给不足和不平衡问题,为社会弱势群体带来了福音。目前,全国398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有180多个硕士点和20多个博士点,每年培养4万多名专业社工人才。这为社会治理提供了专业化的人力支撑,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调整。这些新特征新变化,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挑战。比如,政府资源和力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多样服务的需求,基层干部素质和能力无法应对时代巨变下接踵而至的新问题等。2023年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是我国社会工作发展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促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全面推进社会现代化建设影响深远。因此,需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独特的优势,高质量发展社会工作,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一是发展社会工作,建设更加完备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都是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它们有区别但也联系密切,需要统筹推进才能保障社会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从社会工作发展本身来看,它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特别是有益于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但从社会治理自身特点来看,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内容多样,子系统较多,体系建设相对复杂。这就需要一方面秉承“大社会”观、“大治理”观,用系统观念、系统思维、系统分析方法来推动社会治理各系统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借助社工专业力量,依托其更加直接、专业和精准的优势,把散落在社会中的个体、组织、资源和力量有机整合起来;政府部门也可以依托社工与非营利组织、企业等各治理主体链接起来,凝聚共识和力量,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和提供社会服务,从而推动社会治理各子系统协调发展,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更加完备。

  二是发展社会工作,持续完善社会治理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要制度之一,也是党和国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做出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判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既要激发多元主体的能动性共同建设和治理家园,还要建立符合基层社会实际、管用可行的制度。这就需要活跃在基层城乡社区一线的社工队伍给予支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超过190万人,其中专业社会工作者将近93万人。 这支规模庞大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常年深耕在基层社会一线,有“50后”“60后”,也有“大学生社工”,他们在实践中发现社会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出创新的社会工作模式和方法,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创新和发展提供一手素材,为制度建设甚至社工理论中国化提供实践依据。

  三是发展社会工作,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有效的社会治理关乎民生的改善、社会公平正义和良好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治理效果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而基层城乡社区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空间,社工又是为群众直接提供服务的专业人员。社工的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是检测社会治理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社工通过开展社区服务、家庭辅导、心理咨询等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一方面推动居民参与,增强社区自治,提升居民获得感和满意度,另一方面进行社区管理,把分散的群众组织和动员起来,增强社区凝聚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治理,提升治理水平和效果。与此同时,社工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这不仅能够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成为社会发展和治理的缓冲器。

  四是发展社会工作,助推有序活力的现代社会建设。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呈现出活力和秩序有机统一。在新形势下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关键要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这也需要专业社工组织和社工队伍的支持。多年来,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社工职业认证体系,规范和指导着社工自身及其开展社会治理活动。这样一支专业而规范的力量,有助于建成安全有序的社会。与此同时,社工组织是重要的治理主体,它们的参与能够为基层政府分担繁重的治理任务、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资源,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从而助推秩序与活力相统一的现代社会建设。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社会治理》编辑;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