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命题
2024年02月01日 10: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2月1日第2828期 作者:杨菊华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指人口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把握好三大时代命题。

  人口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人”的命题

  人口高质量发展依靠人、为了人。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有强劲活力、长久创造力、能动性的禀赋要素。人口数量充裕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点。经验表明,人口总量充裕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生产要素,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可赋予经济社会发展更大的腾挪空间和回旋余地,形成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和巨大且多样化、多层次的国内需求与消费形态,可通过拉动内需、促进创新构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人口素质优良是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健康是立身之本,是人口素质的基础指标;全民健康是社会进步、国家强盛的标志。没有身心的健康,就谈不上人口的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人口的健康素质得到巨大改善。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未来国民的健康水平还将继续提升,健康资本优势将更为凸显。知识技能是人口素质的关键指标和不竭动力,是推动人口、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源泉,也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底蕴。雄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构成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厚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人力资本优势,是推动实现“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的根本保障。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人口素质的标尺与集中表现,可形成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成为支撑中华现代文明的基石。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人类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人”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也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根本观照。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工作原则,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升民祉,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拥有全面、广泛、深入的参与权利。以人民为中心也是一种价值取向,“人”的文明程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取向。

  人口高质量发展

  是一个“协调”的命题

  当前,中国人口发展面临少子化、老龄化、地域人口增减分化等特征,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都存在不平衡发展的问题。人口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人口内部各要素、人口与外部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

  结构优化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全国总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3490万人,且多出的男性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年龄段,从而将使部分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男性面临婚姻缔结、家庭组建方面的困难,进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养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冲击。从2018年开始,中国0—14岁少儿人口数量开始少于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022年,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16.9%,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9.8%。2021年,中国进入中度老龄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4%;2022年,该人群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达到14.9%;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人口的年龄结构还将持续老化,年龄结构顶部大、底部小的丁字形结构在可见的未来难以逆转。妥善解决好性别结构失衡带来的问题,以积极老龄化协调好少儿、劳动年龄、老龄人口之间的关系,方能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分布合理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平等是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深受自然区位、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这种不平衡性驱动了大规模的人口空间流动。地域流动将城与乡、农业文明与商业文明、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等多重禀赋要素连接在一起,改变了城乡人口分布,推动了中国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变,改变着社会的结合方式与文化制度,构成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和重要主体。2022年,中国的城镇人口超过9亿人,城镇化率超过65%;未来,城镇化水平还会提高。各类禀赋要素的活跃与涌流,增强了整体社会的多样性、丰富性与复杂性,城镇与农村、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新制度与旧规制、旧居民与新市民,以及先富与共富、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经济发展与绿水青山之间的关系等,构成大流动社会的时代课题。

  人口高质量发展

  是一个“发展”的命题

  人口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要落到“发展”之上。“人”是发展的主体和目的,“协调”是发展的手段与路径,“发展”是发展的任务与目标。没有高质量的发展,就谈不上对人的观照,谈不上各类要素的协调。“发展”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秉持历史的尺度、坚守人的尺度,营造尊重人、发现人、关心人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市场环境,突出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把他们作为手段与目的的统一。遵循人口发展规律,统筹谋划人口发展战略,把总量充裕、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人口内部要素均衡发展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有效推动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改善人口的长期发展能力。关注老龄人口、女性人口、农村人口、中西部地区人口、流动人口等各类人群的共性需求与独特诉求,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品质。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持续优化人口的性别与年龄结构。加强对年轻人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积极营造尊重婚育、尊重生育者的社会文化氛围;加快建设全生命周期、系统性的家庭支持体系,提振生育意愿、扭转生育率长期低迷局面,夯实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底盘基座。持续推动性别平等基本国策,消除既有性别结构失衡对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障碍,完善针对终身未婚者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服务水平,预先化解他们面临或可能带来的潜在社会风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以低龄老年人力资源的“从闲到用”替补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以供给—需求双侧发力释放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以他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与传承中的价值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由此激发长寿红利,将人口老龄化对人口高质量发展的不利影响转化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潜在资源。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均衡发展。应致力解决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依旧面临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发展水平依旧偏低的问题,不断调整优化区域人口布局。打造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环境,有效激发农村、中西部地区人口的劳动潜力与创造能力,强化生产要素等各类资源禀赋的配置效率,促进劳动力供给和就业需求的更优匹配。同步推进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以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跃升。扩大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空间分布优化的积极影响,以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打造区域竞争优势;推动城乡和地区之间“一老一小”人口分布与公共资源、公共服务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人口均衡发展、平等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把“发展”这一经济繁荣命题、社会关系命题、民生诉求命题回答好。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时空特征、机遇挑战与路径机制研究”(23ZDA019)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人口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