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视角看营商环境治理
2024年03月12日 11: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3月12日第2850期 作者:冯小林

  长期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努力打造和优化自己的营商环境,原因在于营商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辖区内经济社会的发展。良好的营商环境,较易吸引外来投资,引资带来财税收入的增加,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恶劣的营商环境,难以吸引外来投资,无外资的注入,财税收入无法递增,也就无力助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而无法摆脱贫困落后瓶颈的束缚。大家都明白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也都重视营商环境的建设,但为何一些地方的营商环境治理收效低微甚至无效,究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多年来人们大多只是从政府管理、经济发展或经济学视角去看待和讨论营商环境,忽视从社会学及社会治理的视野来审视营商环境,以至于营商环境的打造难以跳出窠臼而缺乏新意,多是照搬复制,导致不切实际而成效不明显。事实上,要真正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首先要科学认识和全面理解营商环境。只有科学理解营商环境,治理营商环境才有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和事半功倍,否则,就有可能事倍功半或低效,甚至是无效和负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从多角度尤其是社会学视角去认识和理解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之系统审视

  从社会学视角看营商环境,有硬件和软件之分。硬件环境多指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地理位置是否优越,气候是否宜人,环境是否优美,交通是否便捷快速,生活设施是否便利先进,资源是否丰富充沛,土地是否充足,人才是否储备充分等。像地理位置等这些环境条件多是先天赋予的,难以做多大程度的改变,能够改变的多是基础设施建设。而软件环境多涉及当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和风土人情,具体包括行政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卫生服务等供给是否优良,政策是否完善优惠,也关乎当地居民的素质、老百姓的日常言行和民风淳朴等事项。

  可见,营商环境大系统由硬环境子系统和软环境子系统构成,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只是营商环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能代表营商环境这个整体。这两个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大系统之间是互相依存、影响和作用的,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对另一个子系统和整个系统产生影响。而且,硬环境子系统下面又有很多分支系统,软环境子系统下面也由很多分支组成。若营商环境治理只注重其中一个方面,忽视另一方面,则会把两个子系统给割裂和孤立起来,这样的治理只能视为“小环境系统的小治理”,它破坏了营商环境系统的整体性,达不到“1+1>2”的成效。只有两个方面都重视,均进行治理,才可视为“大环境系统的大治理”。

  因此,从整体系统视角来看营商环境的打造,既要关注硬件环境的打造,也要注重软件环境的建设;既要关注小环境系统的治理,也要重视大环境系统的治理。两者都很重要,都不可忽视。营商环境的建设本身就是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或本身就是社会治理。换而言之,营商环境好,表明当地的社会治理成效显著;营商环境恶劣,则显示当地的社会治理存有问题。

  多主体共治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治理既是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职责,也是社会组织和全体居民的事情。治理营商环境,单靠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动社会组织和全体居民的参与,让他们成为营商环境治理的主体之一,成为营商环境治理的参与者和营商环境治理成果的享有者。只有当辖区内的居民人人以“营商环境治理”为己任,人人以“促进本地营商环境”为光荣,以“破坏损害当地营商环境”为耻辱,营商环境治理的目标和要求内化为居民的行动目标和行为守则,此时的营商环境治理成效就自然显露出来。

  因此,营商环境治理一方面要通过社会治理,增促其社会性,实现社会的联结,使人人都参与到治理行动中来;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治理,增促社会的公共性,实现社会的团结,达到人人都友好合作治理营商环境和享受营商环境治理的成果,实现营商环境治理公共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治理,让那些有弱势特征的人或企业得到帮助和支持,不被社会所歧视、排斥和压制。不仅本地的弱势人群和企业得到救助和帮扶,外地来的弱势人群和企业也得到救助和支持,实现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本地企业和外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个人不掉队,能够和普通人一起共同生活发展;每个企业不掉队,能够和普通企业一起共生存同发展。通过治理,来促进人与人的交往和友好相处,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赢,增促社会的团结与和谐,让社会的公共性得到最大的扩展,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维护。这样,营商环境才可能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营商环境的好坏或善治可以以一个地方的公共性是否得到最大的维护和体现为主要特征。一个地方的公共性得到了最大的维护,这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就处于最佳状态;若一个地方的公共性未能得到最大的维护和体现,这个地方的营商环境也就处于不良状态。社会治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社会的最大公共性,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让更大多数的人和更大多数的企业能够均等地享受到最好的基本公共服务。

  多维度促营商环境之善治

  推进营商环境的治理,除了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和智治支撑,通过融合治理实现“高效、廉洁、公正、规范、平等、文明、和谐、美丽、平安、智慧”营商环境的建设,实现营商环境的善治。

  一是加强政治引领。通过发挥政治引领和党建统领的作用,增强党对营商环境治理的领导,也包括强化基层党委对营商环境治理的责任,把政治引领和党建统领落实到基层营商环境治理的各方面、各环节,保障营商环境治理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是加强法治保障。营商环境治理需要加强和促进法治,实现营商环境的依法治理,为营商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氛围和环境。帮助公职人员和普通百姓树立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养成良好的法治行为和习惯。树立法律制度和司法的权威性,增加违法犯罪的成本和代价。

  三是加强德治教化。营商环境治理除需法治保障外,还需加强德治教化。法治以德治为辅助,通过引礼入法、礼法结合、法德共进,深化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居民道德素质,把营商环境治理建立在较高的道德水平之上。

  四是加强自治强基。培育和发展服务性、公益性和互助型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到营商环境治理中来。通过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优势,调动群众参与营商环境治理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投入到营商环境治理的行动中来,改变营商环境治理“群众在看、干部在干”的现象,真正让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成为营商环境治理的主体之一,增强他们在营商环境治理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五是加强智治支撑。营商环境治理还需要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支撑作用,走向智慧治理。实现智慧治理,就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推进基层营商环境治理体系架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的智能化再造,实现营商环境治理决策的科学化、治理的精准化和服务的高效化。因此,需建立“收集汇总、分析研判、分类交办、办结反馈、评价考核”的全链条运行机制,实现基层营商环境治理一体化运作,做到上下联动和左右协同,达至智慧治理的整体高效联动。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