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大国治理的基层底色
——评《“枫桥经验”:人民调解的中国样本》
2023年12月20日 10: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20日第2798期 作者:严存生

  近日,由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枫桥经验”:人民调解的中国样本》系列,从人民调解案例入手,为我们深入了解“基层之治”与“中国之治”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视角。丛书总结、提炼了在“枫桥经验”指引下人民调解实践的典型经验和基本做法,立体化地介绍了人民调解工作,展现了人民调解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主导性地位。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推进国家治理的第一线,也是满足群众现实需求、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作为创新基层治理、促进平安和谐的成功范式,“枫桥经验”从江南小镇出发,跨越甲子,以燎原之势照亮中国基层治理之路。“枫桥经验”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基层组织,预防在前、调解优先,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简便、高效、经济的纠纷解决途径。

  人民调解作为“枫桥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扎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基。无论是传统社会崇尚的和合文化,还是陕甘宁边区时期建立的以调解制度为代表的新型司法制度,调解始终位于矛盾纠纷化解的最前沿。直至今天,人民调解仍是基层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的有效形式。人民调解组织更是不断向下延伸,在阡陌大地、人间烟火中成长壮大,活跃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

  案例的价值,基于经验的价值。《“枫桥经验”:人民调解的中国样本》由杨光照、沈寅弟、汪世荣三位全国人民调解专家领衔编写,视野投向乡村、市域和企业,内容涉及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农民工讨薪、民间借贷、损害赔偿、征地拆迁、房产物业、加装电梯等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案例不仅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还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示范性。正如汪世荣教授在丛书总序中提到的,优秀的调解案例须包含对矛盾纠纷的清晰记录,对争议焦点的准确描述,对化解策略的细致说明,对内在哲理的深入揭示,对调解效果的客观呈现。因此,总结、编写优秀调解案例对挖掘调解价值、揭示调解意蕴、丰富调解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案例的价值,体现在广阔的基层治理空间中。当前,中国正经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在城乡一体化治理、老龄化社会治理、互联网治理等领域正面临常态化、长期化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新态势,必须牢固筑起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健全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纠纷就地解决,才能真正形成活力与秩序同频,发展与治理共振的善治格局。人民调解以群众利益为中心,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倡导契约精神,弘扬传统美德,维护公序良俗。书中这些案例背后蕴含着人民调解贯穿的法治思想、主要理念、主要原则以及调解的方法和技巧等。这些案例有助于提高广大读者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知,强化他们把人民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首选途径的意识,从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展平安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案例的价值,不仅在于传达基层声音,而且在于能听到社会变化的新脉搏,从而为我国的法治建设汲取新的活力和讲好中国法治运动的新故事。鲜活的案例往往表达着人们对新的社会纠纷的新的认识和主张,从而也促成新的法律的诞生。促进社会和谐是“枫桥经验”的重要价值,活跃在基层第一线的广大人民调解员倾听并解决百姓的忧心事、烦心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身边事当成自己的大事、要紧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炽热的真情化解了一大批疑难、复杂纠纷,切实将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笔墨当随时代,《“枫桥经验”:人民调解的中国样本》抓住了主题出版与重要时间节点的时机契合,满足了主题出版与国家工作主线的需求契合,挖掘了主题出版与地方资源的内容契合,并在内容和体裁选择上转换思路,另辟蹊径,展示了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的生动图景和大国治理的鲜亮底色。

  (作者系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