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3月20日,第三届“民主:全人类共同价值”国际论坛在京举办,来自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200余名嘉宾围绕“民主与治理现代化”“数字时代的民主与法治”“人工智能与民主的未来”“多极化世界中的民主与全球治理”等议题展开讨论,共商民主真谛和互鉴之道。
意大利前总理 马西莫·达莱马
摒弃对立思维 重建民主价值观
西方世界的许多人认为,民主是属于西方的价值观,还有一些人希望民主与专制掀起新的对立,扼杀国际合作。意大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才赢得了民主,我们应为此感到自豪,但不应被自豪感蒙蔽。应该看见,正因为我们追求民主的过程漫长又特殊,所以这种方式不能被输出或强加给世界上的其他地区。近年来,在阿富汗、伊拉克和中东的经验教训也证明了这一点,当今世界格局显然不能再被简单归结为两种模式的对立。
冷战和意识形态挑战的逻辑不利于文明交流,最终只能导致走向对立、造成僵化,阻碍民主原则。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反思:我们的西方民主模式失去了公信力和吸引力,原因何在?我认为,问题的根源并不是所谓的威权国家具有的侵略性,而是我们自己的社会内部现象逐渐侵蚀了为民主而让步的共识基础。金融资本主义和市场主导下的去规则全球化,最终压制了民族国家的权利,造成了财政、再分配和福利政策无法弥补的社会不平等。当国家政治被全球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力量扼住咽喉,民主参与的动力就会减弱,这一情况正在西方世界的许多地区同时发生,造成民粹主义和非理性现象蔓延,导致政治动荡。我们要通过公共政策重建民主的价值观,重新确立政治对经济的主导地位,有效补救社会中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在一个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中,如果我们想避免回到思想封锁、军事对立的世界,就必须深入对话,寻找共同的价值观。
泰国前总理 阿披实·维乍集瓦
全球治理改革是实现民主的根本途径
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宣告了冷战结束,随后的十年,全球民主的发展似乎到达了高潮。但30多年过去了,各国人民期盼已久的民主却从未真正实现。相反,人们现在哀叹民主似乎正在衰退。民主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原因是什么?
在治理方面,治理不善破坏了世界各地许多民主机构的信用和信誉;在经济方面,经济不平等滋生了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极端主义领导人;在科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民主现在面临新的挑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人们提供了宣传虚假信息的新工具,也使我们的社会呈现两极分化。
在过去的30多年中,全球治理体系未能跟上全球化的步伐,我们没有一个有效的、民主的全球治理体系。第一,在治理结构方面,许多国际组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成立的,而现在,各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力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很多新兴国家和经济体纷纷涌现,金砖国家、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在这些组织中的代表性仍然不足。只有纠正这种不平衡,才能更加公平和民主。第二,在遵守规则和协议方面,占主导地位的大国总是搞特权。如果在同一套规则和法律下都无法保证公平,那就不会有民主的治理体系。所以,这方面的改革也势在必行。第三,许多国际组织决策的公开性、透明度或包容性,还不足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标准。第四,国际组织的决策往往会对世界各国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却没有相应的问责制度。应针对这些国际组织建立问责制,例如设立监察员办公室。
埃及前总理 伊萨姆·沙拉夫
从梦想走向现实,从地方走向全球
全球指的是全球互联、互信、和平、发展和民主。这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基石。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彼此相连,并应保持联系。我们的世界正处于十字路口,我们要作出选择,是维持现状并接受潜在的自我毁灭,还是通过作出重大改变拯救人类文明?
我的朋友有一个梦想,为了实现梦想,他非常努力地工作,并取得了成功。他邀请他的朋友加入他的行列,一起为美好的未来而努力。中国也是如此。中国人有一个梦想,他们通过努力地工作使中国梦变为现实。现在,中国向世界提出了全球性倡议,也就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以及全球文明倡议,总共四个倡议。对我来说,这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基石。中国通过全球倡议呼吁其他国家相互合作、互利共通、共同努力,使一个地方的繁荣变成全球共同繁荣。没有繁荣就没有发展,就没有和平、没有信任,也就没有互联互通。
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或者说人文交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实际上,我们在人文交流、互联互通方面已经做得很不错了,通过协调差异,我们可以打破文化壁垒。我相信,我们应当找到彼此之间的共同性,来共同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希腊外交部前部长 乔治·卡特鲁加洛斯
民主是普遍的,也是多元的
《联合国宪章》序言中的“我们人民”体现了民主的基本原则,即人民的意愿是主权国家合法性的来源。然而,国际法并不提倡特定的政府模式,而是提倡民主治理,即基于以下一系列价值的治理:公众参与政治决策和问责,以及公众对政府确保平等、安全和人类发展的信任。约翰·罗尔斯认为,西方国家应接受其自身政治形式以外的其他国家形式的合法性,只要这些国家形式确保平等、公平、安全和权利保护。
民主的形式是多元的,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理解。在关于人民对于政府的信任度的全球民调中,中国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不仅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而且在人类发展指数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反观西方国家,大多数人认为西方国家政府不是服务于大多数人的福祉,而是保护少数人的利益。西方世界不断加剧的经济不平等现象导致社会财富无法平等分配,助长了民主信任危机和政治信任的缺失。在一项民调中,52%的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对世界带来的坏处大于好处,这反映了全球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之中。尤其是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来说,都需要根据各自的国情调整和考虑其国内政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认为,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的角色是积极的。尤其是,根据一项调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民众对中国的正面看法超过80%,有时甚至更高,如马里(90%)、尼日尔(88%)和塞拉利昂(87%)。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之间应当继续沟通而非对抗,共同促进全人类的利益和福祉。
马来西亚国会下议院前副议长 翁诗杰
在多极化世界中拥抱民主多样性
多年来,民主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珍视。这一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人类共同价值在不同国家的实施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不同的现代化程度和发展水平、国家建设轨迹和民族历史,是对其多样化政体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然而,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对此视而不见,并通过掠夺经济资源和文化征服的方式来强制推行西方民主。中国支持民主实践多样性,这对于全球南方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选举民主被吹捧为西方的创举乃至民主治理的基准,但事实证明这是荒谬的。美国在发展中国家通过军事干预或残酷的“政权更迭”强制推行选举民主,只会让更多本就岌岌可危的国家和随之而来的人道主义灾难雪上加霜。在附庸国建立的所谓“民选政府”,不过是外国势力的傀儡。同时,美国随处可见的非法药物滥用、街头流浪汉以及以“零元购”为名抢劫商铺的悲惨景象,显示了美国民主的功能失调。美国民主已经被武器化,成为美国对抗全球权力格局中地缘政治挑战者或潜在对手的工具。
民主实践的关键在于人民的参与度和治理的最终效果。在多极化世界中,尊重民主的多样性日益重要。只要全球治理仍然受到冷战思维的束缚,西方民主与威权主义之间的对峙就会继续掩盖发展中国家的关切和愿望。美国及其盟友必须学会接受新的现实,全球南方绝不会愿意以牺牲自身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大国竞争的需要。
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 王绍光
群众路线是对民主理论的丰富与实践的创新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实现民主理念的独特路径,是民主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创新。
在民主实现方式上,中西的侧重点各有不同。西式民主的关键词是“公众参与”,强调决策者与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互动。西式民主的理想情况是“平等参与”“平等代表”和“平等影响”。但由于利益相关群体存在强弱之分,强势群体的参与能力强于弱势群体,西式民主的实际情况往往是“不平等参与”“不平等代表”和“不平等影响”。
中国的群众路线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即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必须主动深入到利益相关群体中,这能有效消除参与能力不同带来的不平等。
西方“公众参与”的逻辑是“决策者作决策,民众来影响我”,由此产生的社会政策往往不能反映底层民众的心声。与之相反,中国的群众路线重视调研,要求决策者主动走出去,这有助于吸纳民意、汇集民智,使群众的智慧和建议得以融入各级政府的决策中。
秘鲁宪法法院前院长、外交部前部长 塞萨尔·兰达
数字社会给选举民主价值观带来宪法挑战
在许多国家,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的政治和选举方式。近年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创建和操纵关于候选人及其政治纲领的错误信息或虚假新闻,误导了公民政治理念的形成,进而对选举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大型技术公司的搜索引擎通过人工智能和算法,将社交网络用户信息和数据用于商业和政治目的。例如,英国剑桥分析公司从“脸书”购买了数百万个美国用户账户,用于政治宣传,对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或英国脱欧运动都产生了影响。这些通过选举操纵个人数据影响选举的事件,引发了全世界的担忧。
由于人工智能和算法可以产生与传统媒体同等乃至更强大的影响,社交网络应确保向公民提供真实、安全的信息,满足自由、竞争、包容和透明的宪法民主标准。因此,国际上正在围绕算法治理展开激烈辩论。例如,欧洲最近通过了《人工智能法》,该法限制当局使用生物识别系统,禁止使用社交评分系统,同时寻求通过自我监管,与大型科技公司就虚假新闻的处理达成协议。此外,巴西最高法院禁止在选举中使用人工智能创建和传播虚假内容,包括禁止使用深度伪造技术和强制在发布内容中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信息时发出警告。
就秘鲁来说,在当前政治冲突和秘鲁民主体制薄弱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和算法应用的威胁更加凸显。由于国家政治权力的失衡,议会多数派一直向行政部门实施临时性的非自由主义政治纲领,这不利于开展民主的选举,也不利于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因而危及自由、竞争、包容和透明的宪法民主标准。
日本东京都前知事、厚生省前大臣 舛添要一
金砖国家发展日新月异
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全球化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21世纪以来,全球南方国家纷纷崛起,特别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等金砖国家,其发展速度更是日新月异。作为新兴国家,这些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国际倡议,为全球系统理论看待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联合国肩负着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的责任,但目前,联合国已经陷入了功能失调的状态。七国集团在世界舞台上的相对影响力现已下降。除联合国和七国集团之外,欧盟、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等其他国际组织和框架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些组织能与联合国形成互补,例如,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传染病频发等全球性挑战,为全球和平与繁荣而共同努力,那么冲突就会消失。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座教授、全球与公共事务研究所所长 潘维
群众路线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途径
治理当代中国有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当家作主,三是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是“民主”的中文表述,与西文没有明显区别,指的是人民参与治国的权力和保障每个国民的个人自由权利。在西方,民主的主要途径是政党竞争型选举。但在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必然。
很难想象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可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论从理论还是历史实践上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国内秩序的根本保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存和走向繁荣兴旺的根本保障。事实上,中国历代主要王朝也是靠一个组织上和理念上统一的执政集团来领导,即“儒门弟子集团”来领导和维系中华“大一统”。但是,中华历代王朝的执政集团并不体现“民主”。中国共产党缔造的新中国不仅是“共和国”,而且是“人民共和国”。
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途径,是让“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结合成体制机制的方式方法。“群众路线”一直被中国共产党正式表述为“党的生命线”。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区别于苏共的主要特征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信奉和推行“群众路线”,不是教条主义政党。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把中国广大群众的生活诉求当作其奋斗目标,所以苏共领导的苏联崩溃了,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却蓬勃兴旺。
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 斯蒂芬·佩里
民主——听取人民意见
“民主”这个词被使用了3000多年,也发展出很多不同的定义。直到今天,我还在做的工作是研究中国媒体、中国发言人、中国领导人等最常谈论的话题——听取人民意见。这似乎是一个对民主相当好的定义。
西方国家推崇一人一票制和多党制,他们认为这才是自由民主。其实,西方实行多党制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政府无法做出规划,因为政党交替太频繁使政府政策不断变化,而且从长远来看这些政策不会有效。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政府大量研究和听取了人民的想法、感受、经历和需求。如今,中国在倡导创新,引领世界。这对许多西方国家而言是个问题,因为西方不这样运作。在西方,研发等工作多由企业完成,政府只完成一小部分,然后政企联合。而在中国,一切都在一个体系下运行,党、政府和人民在这个框架内相互协作。因此,听取人民意见的这种民主,在中国实行起来可能比在西方更容易。
突然之间,我们就看到了中国的电动汽车、高速铁路或新型钍基核反应堆。我们不禁会问,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是多年来中国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人民交流的结果。因此,我们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有更善于倾听人民声音的制度,中国的制度也会更好回应人民的需求。中国的民主和治理是有效的,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借鉴中国的经验,而不是对中国指手画脚。
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院院长 彼得·卡格万加
中国正在引导全球南方抗击霸权主义
当今世界正在迎来历史性的转变,从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转向了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我想,这是更加民主的一个进程。这样转型的中心,是思想之争。霸权主义和多极化之间不断争斗,中国正在引导全球南方抗击霸权主义,并且不断地推动着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现在的世界体系是二战后建立起来的以英美为中心的世界体系,既不民主也不包容,只有少数国家治理世界,并从中获益。平等、包容的多极化世界才能保证各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权益。多极化不是多个联盟而是全球治理的民主化,使各国权力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多极化世界要求各国凝聚共识、和谐共处、相互依存。
多极化意味着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全球化应是普惠、包容的。新质生产力的崛起将会推动全球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使南方国家在全球经济和全球治理中重新定位。
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捍卫者。中国提出三个全球倡议并提出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各种多边倡议,改变当下国际机构强化西方主导地位的现状,推动广大南方国家都能参与全球治理。中国也支持广大南方国家进行符合自己国家国情的现代化。
中国是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以及其他清洁和绿色能源产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非进行了一系列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合作。这促进了非洲的经济增长,从而使非洲能够参与到全球治理之中。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