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流芳润万物——周善甫先生及其文化贡献
2022年07月27日 10: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27日总第2457期 作者:木基元

■周善甫 作者/供图

  周善甫(1914—1998),名樊(又名凡),以字行,纳西族,丽江古城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被学术界誉为“一代哲人”。1933年,考入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土木工程系,因家贫辍学,辗转丽江、红河等地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周善甫培养了大量人才,桃李遍及海内外。

  周善甫出身于书香世家,一门六代直系有数十人都是教师,为云南边地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极为罕见。其祖父和父亲都是清末举人,祖父周兰坪创办了云南省历史悠久的石鼓两级小学堂,是云南兴新学的先驱者之一。其父周冠南为纳西族第一位留日学生,加入同盟会积极参加活动,回国后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周善甫多才多艺,青年时代与其胞兄、画家周霖被赞誉为“玉龙双璧”。

  1986年,周善甫从个旧二中高级教师岗位退休回到昆明,此后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研究。12年间,他撰著出版了《简草谱》《春城赋》《善甫文存》《骈姆词辩》《大道之行》《老子意会》等百多万字的思想性论著,在海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大道之行》是周善甫的代表性著作,其核心思想是对中华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肯定与自信,总结了自商代至明清以“天下”自任的历史业绩,并以此确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在《运智与运慧》一文中,其慧思如光,妙语连珠:“‘智’是认识、理解和利用客观世界的能力;‘慧’是澄清、感悟和享领主观世界的天赋……两者森然对峙,乃至还有彼长此消的现象。”该书所揭示和弘扬的中华文化精神对于现代人而言,依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时代课题。即如何从思想上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和有力支撑。为此,他提出良方:“在中华博大的思想库里,本有可靠的验方,就是修身为本四字。”他进而论证到:“把平天下的根本,摆在每个人自身的品德修养上,这与西方之坚船利炮为根本的帝国主义,或以经济掠夺为根本的霸权主义,便有根本性的不同。”《大道之行》一书的完成绝非偶然,该书所代表的哲学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理论价值。《大道之行》先于201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继后又被云南民族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等列入“大家丛书”“学术名家丛书”等再版,是一部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著。

  《春城赋》是周善甫于1987年创作的一首骈体文长赋,全文1259字,堪称古今歌咏昆明的赋中精品,被历史学家马曜誉为“继《大观楼长联》之后又一篇颂扬昆明历史的文学名章”。该赋将昆明之至善与大美尽皆囊括其中,堪称一篇概括一省之风物和历史的宏志。全赋首段写昆明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第二段言昆明往昔因地处边陲、外人罕至而得恶名,如美人衣褐,璞玉蒙尘;第三、第四、第五段描绘昆明历史沿革、城市布局、人物风貌,以及工农牧业、革命业绩等;第六、第七段写昆明的名胜古迹,末句以首尾呼应之势,增强全文的感染力。1991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周善甫手书《春城赋》。2014年10月,精装版《春城赋》由文学家汤世杰主持编辑,中华书局出版发行。2021年10月,《春城赋》四条屏书法巨制与《老子意会》的手稿,入藏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一叶知秋,一赋亦可知城。而今漫步昆明南屏步行街、昙华寺公园、云南艺术家园,市民和国内外游客都可欣赏到《春城赋》的巨型石刻。

■周善甫手迹 作者/供图

  周善甫的书法“温文儒雅,平淡率真”,在当代中国书坛自成一家风范。他早期书工行楷,以神清骨秀的意韵见称;至花甲之年,砚田中注入了半世纪风雨人生的情志。他的书法笔致简约,遒劲飘逸,风骨凛然。结构布局疏朗大方,清新流美,赏心悦目,字里行间洋溢着厚重的人文底蕴和鲜活的时代气息。美术史专家、已故“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曾称赞周善甫的书法“乃大学者的翰墨,而非仅书家之字”。周善甫还进行了书法理论探索,熔“章草”“今草”“行草”于一炉,创立“简草体”,墨韵醇厚,风格独标,更加简易、美观,便于学习,推动书法艺术与时俱进。他用简草进行创作实践取得成功,并撰成《简草谱》出版,推广简草体。

  周善甫博雅多才,不仅精研国学,游于书法,在历史、宗教、医学、文学、语言、教育、建筑、园林,乃至工程技术等方面无所不窥,大有触类旁通、立论高卓之势。比如,国人第一次攀登玉龙雪山,便是1938年由周霖、善甫昆仲带领8人探险队完成的;在云南大学姜亮夫教授启发鼓励下,精通乐理的周善甫担任中学数学教员之余,将丽江洞经音乐的《水龙吟》以南宋张炎的《咏白莲·水龙吟》填配成功,成为将古人诗词填配于丽江洞经音乐第一人。

  丽江古城木府前官院巷立着一座石牌坊,上有四个大字“天雨流芳”,汉字字面意思是“天降甘霖,润泽万物”,按纳西语意思却是“读书去吧”。该匾额系为鞭策纳西子弟倾心向学而设立,足见这四字在汉纳语言中的神意勾连。在《家风耀古城》专题片中,介绍丽江古城不仅历史悠久如诗风情,也是深厚家风文化的福地。该片介绍了丽江城乡许多家族至今仍恪守着世代相传的家规祖训,来自祖先的家族智慧让他们底蕴丰厚、福泽子孙,敦厚、忠义、睿智的品性从容立世。该片特别提到周善甫,引申到自20世纪初以来接连走出了影响丽江文化及云南文化发展的周家子弟。周家于明代自江南而来,随他们而来的是深厚的中原文明。周家最终选择驻足丽江,又汲取了纳西文化的朴素和敦厚,以中原文明为骨、民族文化为魂,成就了周家勤学、坚韧、仁厚、胸怀家国的家风传统。周兰坪当年创办石鼓小学时的嵌字门联:“石可补天,希诸生敦品励学,铸造国民资格。鼓以作气,愿同人再接再厉,大启边地文明”,便是以消除愚昧、培养健康国民为己任,足见周氏家族敦实深厚的家风。

  周善甫晚年被聘为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民族学会顾问、云南诗词学会顾问。他消除了学术研究与修身分离的状态,以一介布衣不计任何世俗功利地进行学术研究,致力于思考人生、探索真理。诚如汤世杰、郭大烈在主编《风雅儒者——文化名人周善甫诞辰90周年纪念文集》(代序)中所言:“风雅,无疑是一种学识,一种精神。一个真正的儒者,对国家,对民族,对世事,对未来,总是念念在心,难以忘怀。善甫先生生于玉龙山下,为滇池一隅,自幼的信奉,却是一个大道理,天下者,天下者的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的信条。”周善甫坚持学术研究与修身的高度统一,以他的思想和文化创造、人品道德见证了学者的尊严和崇高,证明了文化的真正价值。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社科办)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