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汇“语”成“海”——记温端政先生的语典编纂事业
2023年01月18日 10: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月18日总第2575期 作者:安志伟

  《语海》收集整理历代传世文献、近现代经典文学著作、当代报刊资料中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近9万条,共1170多万字,保护和传承了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语汇,真正实现了汇“语”成“海”。

  2022年10月,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合作签约的大型语文辞书《语海》正式出版发行,主编是语言学家温端政先生。从1980年编纂完成第一部语典《歇后语词典》到2020年《语海》完稿,温端政先生用40年的执着追求,完成了汇“语”成“海”的夙愿。

  温端政先生最早以研究晋语成名,语典编纂似乎只是他的“副业”,但是他把这一“副业”经营得同样精彩。早在20世纪5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第一届语言文学专业语言专门化本科的温端政一到山西忻州工作,就敏锐地感觉到晋北方言中有着丰富的歇后语、谚语,并开始搜集整理晋北方言中的歇后语。1978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即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前身)恢复,温端政先生受命筹建语言研究室,第一项工作就是和同事沈慧云、高增德一起搜集书面材料中使用的歇后语。几经寒暑之后,完成了他组织编纂的第一部语典《引注语(歇后语)例释(上下)》,之后改名为《歇后语词典》,由北京出版社于1984年正式出版。1983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约请他组织编纂《中国俗语大词典》,又增加了山西省教育学院的陈庆延、运城高专的王树山、山西省社科院语言所的巫建英等多位合作者。这部语典由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题写书名,吕叔湘作序,于1989年出版。从此,温端政先生在晋语研究之余,带领山西省社科院语言所团队成员正式开始了语典编纂之路。经过长期的实践,吴建生、范瑞婷、马启红、李淑珍、王海静、安志伟、刘嵚、温朔彬……这一团队人员陆续增加,形成了一支稳定、有力的辞书编纂队伍,语典编纂工作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全国辞书学界独树一帜。后来,温端政先生又陆续组织编纂了大中小型语典20余种。在编纂过程中,温端政先生不断创新编纂手段,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俗语语料的计算机处理与相关的语言学问题研究”为依托,建立了现代化的第一代、第二代汉语俗语语料库,语料库的使用使语典编纂如虎添翼,在质量和速度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些语典规模不一、编写理念不同、编写方式各异,每个系列都尽量寻找创新与突破,体现了温端政先生及其编纂团队数十年孜孜不倦的探索与追求。比如,《新华歇后语词典》《新华谚语词典》《新华惯用语词典》《新华格言词典》等“新华系列”(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设置了“知识窗”来突出文化特征,《通用惯用语词典》《通用谚语词典》《通用歇后语词典》等“通用”系列(均由语文出版社出版)的编纂是为了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分类歇后语词典》《分类谚语词典》《分类惯用语词典》等“分类”系列在义类编排方面做出了尝试和探索,《中国俗语大辞典》《中国惯用语大辞典》《中国歇后语大辞典》《中国谚语大辞典》等“辞海版”系列(均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古今兼收理念为《语海》的出版提供了前期准备。尤其是和《新华字典》《新华词典》相配套的《新华语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的出版,正式赋予了“语典”这一术语新的含义,标志着“语典”这一语文辞书的新品种正式以“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形式进入到公众的视野中。

  温端政先生不仅编纂、主编语典,还深入钻研语言学理论,以学术支撑语典编纂,借鉴晋语研究的思路来启发语典编纂工作。早在20世纪80年代,温端政先生就在编纂语典的同时撰写了多篇研究歇后语、谚语的文章,并受商务印书馆之邀撰写了《歇后语》《谚语》(均由商务印书馆1985年出版),后来又撰写了《惯用语》(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他受到“晋语分立”的启发提出了“语词分立”,把“语”作为单独的对象来进行研究,构建了汉语语汇学的理论体系。具体来说,就是抓住“语”的叙述性特征,并以叙述方式的不同分为表述语、描述语和引述语,以此来区分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还用“二二相承”的特征把成语区分出来。通过这种多层级的分类体系将谚语、惯用语、成语和歇后语进行了有效分类,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各类语典的编纂打下了基础。温端政先生出版了《汉语语汇学》(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汉语语汇研究史》(合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语汇答问》(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等著作来系统阐述他的这一主张。他还在多年的语典编纂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字典、词典、语典”三分的观点,并尝试构建“汉语语典学”。这些观点引起了学术界长期的争鸣和讨论,客观上促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些理论思考颇有针对性,同时指导了语典编纂的实践工作。而在语典编纂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又促使温端政先生不断思考、研究,在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同名著作《语典编纂的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之后,他又着手撰写《汉语语典学》来完善他构建的语典理论。

  温端政先生萌生编写大型语典的想法是在1986年,最初定名为《中华大语典》,这一想法在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多次联络中越来越成熟。1996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杨蓉蓉女士向社领导提出申请并得到了肯定的答复。经过多次沟通之后,2012年4月正式定名为《语海》,由山西省社科院与上海辞书出版社签约并启动编写,以山西省社科院语言所为主、整合全国的优势资源和力量联合攻关。《语海》先后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项目,并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到2022年《语海》正式出版发行,距离签约已整整过去十个年头。这部汉语语汇整理的集大成之作收集整理历代传世文献、近现代经典文学著作、当代报刊资料中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近9万条,共1170多万字,保护和传承了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语汇,真正实现了汇“语”成“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原副所长、辞书学家晁继周先生说:“在温端政先生去世两年半后,他和他率领的团队熬尽心血编写的集汉语熟语大成之作《语海》问世,这是辞书界、学术界乃至文化界的一件大事。”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语海》编纂工作委员会主任之一秦志华先生感慨地说:“八年准备,七年编纂,感念温端政先生及其学术团队的艰辛付出,以及几任社领导的接续推动。此距2012年《语海》项目正式启动恰十年。‘十年磨一剑’,诚非虚言。七八年前启动《字海》项目亦已基本定稿。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语词类集成性工具书由《辞海》延展至《语海》《字海》的设想,克成在望。”

  温端政先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希望能看到《语海》的正式出版,然而这个愿望最终没能实现,2020年3月23日他以90岁高龄憾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一如既往地关注、关心《语海》的统稿工作。2019年8月中旬,他抱病参加了在山西忻州举办的第七届全国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暨《语海》编纂学术研讨会,并宣读了《关于〈语海〉编纂的一些问题》的论文,这篇论文其实是他早已写好的《语海》前言。在住院就医前的几个月内,他统稿两个字母头的稿件,还留下了未能最终完成的语典理论著作《汉语语典学》的部分章节稿件。温端政先生在临终前写道“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这条谚语也收录在了《语海》中。

  温端政先生在世时,编纂团队经常把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发给温端政先生求教。温先生解决问题,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团队的老师们该如何处理,而是旁征博引,通过多种辞书的对比或者相关理论的界说来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温端政先生去世后,《语海》失去了牵头的主编,团队失去了可以随时请教的良师。但是大家在悲伤之余很快振奋起精神,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因为大家都知道争取《语海》早日正式面世才是温先生最想看到的。

  中国辞书学会的唁函中特别指出:“温先生积极投身于辞书研究和编纂事业,在字典、词典的传统辞书格局基础上,分出了‘语典’的辞书形式”,充分肯定了温端政先生在语典编纂方面的杰出贡献。温端政先生四十年间带领团队精心编纂的以《语海》为代表的二十多种语典,以及所总结的语典编纂理论是永远值得后世铭记的精神财富。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