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学研究回归现实
2020年05月27日 08: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27日第1934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悠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十余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长时期经济增长缓慢、传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未能有力复苏经济、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等,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学的广泛质疑。2019年,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教授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在美国《纽约时报》刊发了题为《反对经济学》的文章。该文章表示,在以管理大规模经济体为职责的人当中,“经济学学科不再适用于其目的”的这种感觉日益强烈,经济学开始成为一种旨在解决不复存在的问题的科学。对于这样的质疑,美国彭博社专栏作家、前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金融学系助理教授诺亚·史密斯(Noah Smith)反驳道,抨击经济学界基本已经抛弃的概念,无助于指明未来应该做什么。那么,近半个世纪以来,经济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对经济学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何处?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学?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学者。

  主流经济学遭受质疑

  据美国新学院经济学副教授桑杰·G.雷迪(Sanjay G. Reddy)介绍,20世纪中期,随着经济学变得更加科学化,经济学经历了“数学化”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借鉴数学的经济学理论,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性统计学方法也得到了显著发展。同时,一些怀疑经济学理论或计量经济学能否产出明确成果的声音逐渐出现。由于采用不同模型或数据分析重要的经济学问题时,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经济学给出可靠研究结果的能力也因此受到了质疑。所以,过去20年里,经济学学科出现了两个方面的转向:一是理论的去优先化,二是“认同革命”(identification revolution)及更广泛层面上的实证转折。不过,近期有迹象显示,经济学界正在恢复对重大问题的关注和探讨,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政治经济学和制度分析的“回归”。

  美国威拉姆特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梁燕表示,20世纪70年代的理性预期学说、80年代主流的货币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大体上奠定了现代经济学说的基础,其后的经济学发展着重于建立数学模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促使一些经济学家反思主流经济学说的局限性,如美国经济学家海曼·P.明斯基(Hyman P.Minksy)的“金融不稳定假说”受到了一定关注,但这场危机并未完全动摇主流经济学的地位。

  重新审视经济学理论基础

  雷迪谈到,对主流经济学的批评有许多派别。“另类”经济学家常批评主流经济学模型的理想化特性,如对消费者和企业的强调、将一般均衡理论作为一种解释性概念、对各种简单化假定的使用等。许多“另类”经济学学派聚焦于削弱这些理想化特性,或为经济学模型建立其他基础,如引入制度的角色、政治经济学学说、社会规范和文化、不平衡过程(disequilibrium process)概念等。他们的信念基础是经济学需要利用更丰富的理论概念和实证工具来理解现实。

  梁燕说,经济学内部的自我批评并不激烈,主流经济学根深蒂固。尽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驱使一些经济学家质疑市场有效性理论,如行为经济学对理性预期学说发起挑战,但主流经济学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美国经济学家保尔·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等一些学者虽然质疑主流经济学的政策见解,但他们仍拥护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而来自外界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为什么主流经济学未能预见或防止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即为何主流经济学信奉的有效市场、理性预期无法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这确实值得经济学家反思。出于对市场有效性的信奉,主流经济学家提倡政府少干预经济。然而,在市场取得很大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不断被需求不足或金融不稳定导致的危机所打断,经济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当下,新冠肺炎疫情更是暴露了美国实体经济空心化、企业债务压力巨大、社会保障薄弱等问题,疫情期间及随后的经济疲软将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学界对经济理论和政策手段的探讨。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考希克·巴苏(Kaushik Basu)看来,对经济学进行评价颇具挑战性。经济学的本质是一种科学与常识的无规律组合。而经济学被完全等同于常识时,就容易产生错误政策。另外,不同于大部分的自然科学,经济学家的言论可能影响现实世界中的经济活动。人们常抱怨经济学家无法预测股票市场崩盘或外汇汇率波动。然而,假设存在能够预知未来的经济学家,如果他们预测股市下个月会崩盘,那么股市立刻就会崩盘,因为人们得知预言后会立即抛售自己手中的股票。如此看来,这场股市危机的原因或许正是经济学家预测了危机。

  巴苏表示,不可否认,传统经济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未能足够好地帮助人们应对当今世界的种种挑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以往研究的否定。在不容乐观的经济和政治形势面前,对经济学理论基础的重新审视十分必要。包括经济学在内的许多学科都以假设为基础,这些假设有时极为根深蒂固以至于人们忽略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过去两个多世纪里,作为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思想核心,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这个概念,被脱离语境地抽取出来、曲解并当作自由市场“正教”的基石。这种误读妨碍了人们对经济运行规律、为何有些经济制度成功而另一些失败以及国家干预的本质和角色等问题的理解。

  重视跨学科和现实问题研究

  雷迪说,如今,西方新自由主义政策传统正在遭受质疑,但尚未形成一种完全能够以不同方式理解经济现象、考察现有多种政策选择的“新经济学”。加强各学科之间、学科内部各分支领域之间的互动,超越所谓“经济学帝国主义”或经济学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单向应用至关重要。开展一种以理解现实世界问题为目标的跨学科对话,需要谦虚的态度与合作,政治学和其他学科混合研究方法的流行为经济学跳出单一学科、进入跨学科空间提供了参考。值得注意的是,鼓励跨学科研究不意味着可以不精通本学科,而是在生存和知识层面都对经济学研究人员提出了更多要求。

  梁燕也认为跨学科研究非常重要且有效。长期以来,经济学不太注重向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除数学外)学习,但事实上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生物学等许多学科都能给经济学有益的启发。而且,心理因素、社会关系、历史事件对经济人的经济活动影响很大。巴苏则提出,经济学研究应超越单纯的统计规律,在更广阔的视野下探究金融如何影响商品供应与服务、经济以何种方式影响政治选择进而反作用于经济本身等问题,并承认塑造经济行为的不仅是价格和监管,还有深刻融入人们心理、影响个人选择的社会规范。

  梁燕表示,人类经济和自然环境今后都将面临重重挑战,有效发展和应用经济学非常重要。各国都应重视经济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经济学不能像过去一样从不现实的假设出发寻求完美的模型和预测,而是要面向现实需求,如发展经济学现在就非常注重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来评估扶贫项目的有效性。中国经济学家应大胆创新,根据实际经济状况和发展需要来建立和完善经济学理论,不要被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禁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