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脱贫“密码”
2021年08月02日 09: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8月2日第2220期 作者:陆航 杨非非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非洲国家高度关注、认可和赞赏中国脱贫攻坚伟大成就,也急切希望实地了解中国脱贫经验。7月29日,由中国非洲研究院组织的非洲驻华大使延安行活动正式开始,11位来自非洲大陆的驻华大使齐聚延安,实地考察中国减贫成就,与中国学者及当地群众、官员交流,探寻中国脱贫“密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视域审视中国脱贫攻坚事业成功的世界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7月29日下午,非盟驻华代表处常驻代表、布基纳法索、喀麦隆、埃塞俄比亚、几内亚比绍、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纳米比亚、塞内加尔、索马里、南苏丹、津巴布韦驻华大使等非洲外交官以及非洲留学生代表二十余人,走进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村史馆,了解南沟村村民脱贫致富的历程。

  脱贫成绩是不懈努力的结果

  南沟村曾经是贫困发生率高、土地利用率低、产业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当地村民有三难:出行难、娶媳妇难、村干部干事难。“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是当时村民的顺口溜。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就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作出具体部署。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实,团结带领广大群众通过顽强奋斗改变面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的战斗堡垒。在中国脱贫攻坚过程中,党和政府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南沟村采取“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合作经营、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凸显了党支部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党支部的正确引领下,南沟村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在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南沟村通过建立企业、村集体、群众收益链接机制,实现了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夏日的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青山环绕、满目苍翠。在田垄上,南沟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工作人员以苹果园为例,介绍了南沟村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非洲驻华大使及随行人员,查看果树及农作物长势,品尝苹果,并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脱贫经历,探寻山村巨变的秘密。

  “减贫一直是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脱贫攻坚的最终成果实现了让人民首先受益,这充分彰显了中国文化团结互助的鲜明特质,蕴藏着极富哲理的中国智慧。”在南沟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一片矮化苹果地前,非洲驻华使团团长、喀麦隆驻华大使马丁·姆帕纳告诉记者,听了村史介绍,亲眼目睹山顶上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他感到十分震撼。在南沟,他看到了中国人民如何摆脱贫困过上了好日子。他最大的愿望就是非洲国家人民能和中国人民一样,生活幸福,社会和谐。

  马丁·姆帕纳饱含深情地表示,减贫事业需要付出长时间努力,中国脱贫所取得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的胜利。在南沟村,小苹果成就了大产业,小山村干成了大事业。中国的减贫成功实践不仅印证了中国自身选择的道路的正确性,而且用无可辩驳的事实,给世界其他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选择,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治理贫困和消除贫困提供了难得的案例和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制定符合实际的减贫政策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曾经的贫困村发展到今天的样子令人叹为观止!中国坚持把脱贫与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用发展的手段来推动脱贫工作开展,同时也把实现脱贫作为推动区域均衡发展的手段。南沟村脱贫是中国脱贫的一个缩影,延安脱贫成就具有世界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其意义远远超出中国自身,为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布基纳法索驻华大使阿达马·孔波雷感慨到,中国之所以能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减贫目标,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倾听人民声音、凝聚人民智慧、回应人民期待。中国制定的减贫政策,历经实践检验切实有效,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不断从为人民服务之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向世界传递“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理念,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格局,为全球治理和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新的智慧。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中国社会科学院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国宝表示,精准脱贫在强调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基础上进行建档立卡,把扶贫工作精准到村、到户、到人,这是中国脱贫攻坚的重要特点。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始终坚持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脱贫的根本依据,即贫困人口不为吃、穿而发愁,在医疗、教育、住房上也有保障。

  蓝天白云,清风拂面。站在一望无际的绿色高原上,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和纳米比亚驻华大使伊莱亚·乔治·凯亚莫一边品尝苹果,一边询问讲解的工作人员。他们想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他们对南沟村的村民集体合作、共同致富的具体路径和操作细节刨根问底,包括股份制的利益分配、后续养老保险、政府的作用、企业性质、产权与使用权等问题。毛里塔尼亚驻华大使阿卜杜拉希·维拉利还进一步提问道:“南沟村一系列精细化和因地制宜的产业模式,是南沟村独创还是全中国的普遍现象?这种模式能否在非洲发挥作用?”

  阿达马·孔波雷表示,从脱贫标准来看,中国的脱贫标准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没有对西方国家进行照搬照抄,而是独立自主地坚持根据中国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设定,并依据经济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变化。中国脱贫的全面胜利只是一个开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只是一个阶段性目标,还有更高的社会发展目标等待中国去完成。我们应该充分借鉴中国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

  在即将离开南沟村之际,非盟驻华代表处常驻代表拉赫曼塔拉·穆罕默德·奥斯曼意兴盎然,亲笔写下临别赠言:“南沟村之行令人愉悦,印象深刻。在这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我们学到了很多减贫经验,非常振奋人心。”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