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2021年10月27日 08: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0月27日总第2274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媛

  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近日,南非人文科学研究委员会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原主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客座教授加亚·乔西(Jaya Josie)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他结合自身在中国的研究经历,阐释了对中国追求共同富裕的理解。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

  加亚·乔西:共同富裕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探讨的学术脉络。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社会主义是通向共产主义的一个阶段。在一个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主要宗旨,通往这一理想的过渡阶段就是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所有人都应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同时按劳取酬。如今,中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在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中国共同富裕之路的理解。

  加亚·乔西:1993年底,我作为南非共产党的经济顾问和研究员,随南非共产党及南非工会大会代表团首次来到北京。在访问北京和广州期间,代表团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热烈欢迎。当时,中国还没有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北京大多数人也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2015年,我再次来到中国,发现这里已经旧貌换新颜。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人们都生活在现代化的建筑中,能够享有高效的交通系统,就业稳定,展现着共同富裕的迹象。此后,我多次访问中国,还在此体验生活,获得了更加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发展的机会。

  2020年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持续探索共同富裕之路。在过去的70多年里,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它展示了社会主义中国如何促进创新、研发、技术进步以及在国际关系中和平共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不仅关乎经济增长,还关乎弥合贫富收入差距,克服城乡地区间差异,解决可持续工业化问题等。共同富裕旨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确保发展成果以更公平的方式惠及全体人民,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倡议与共同富裕之间的联系?

  加亚·乔西:中国模式曾被资本主义世界视为所谓的“威胁”,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成为“新冷战”的目标。幸运的是,发展中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看穿了“新冷战”的烟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向世界展示了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中国的人民民主允许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它通过有效的国家规章制度阻止了垄断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发展,以确保共同富裕。

  尽管新发展格局和共同富裕的重点是国家性质的,但中国道路的成功显然与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和全球治理上的多边政策密不可分。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聚焦扩大国内消费、新型工业化、信息技术应用、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时追求绿色增长,创造平衡发展、共同富裕的新机遇。坚持多边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取得成功的因素之一。通过以合作和扩大新型贸易投资的方式,与发展中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共同推进多边主义,正迅速成为中国新发展格局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其新政策中的多边主义因素将成为促进国际投资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这种多边主义因素也体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