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共同规范理解合作行为
2023年07月05日 10: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7月5日总第2684期 作者:陈禹同/编译

  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官网6月7日报道,该校生物学系博士后研究员泰勒·克辛格(Taylor Kessinger)和教授约书亚·普洛特金(Joshua B. Plotki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态学与进化生物学系教授科里纳·塔尔尼塔(Corina E. Tarnita)在近期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新研究《用于判断社会行为的规范的演变》中,论述了社会情境和多层社会(multilayered societies)对促进合作行为的影响。报道称,通过分析影响共同社会规范形成的因素,这项研究为进一步理解基于社群的社会规范及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合作是人类日常生活的指导性准则之一,社会从行为规范中受益:保持良好社会形象的人会得到他人的合作。然而,这种广泛合作的机制要求一个社会遵循共同的原则来判断社会行为。克辛格等人通过发展进化博弈论理论和建立数学模型,模拟了群体结构种群中以声誉为基础的合作的动态。

  克辛格说,关于达尔文的“利他主义难题”——为什么人类会利他,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答案。普洛特金表示,研究人员想要了解社会规范趋同背后的驱动因素,尤其是在异质性的社会中,不同群体可能对声誉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社会规范对促进合作至关重要,但它们如何在集体层面上被接受和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探索。

  在克辛格看来,该研究为探索社会合作的复杂性开辟了新的途径。他提出,传统的合作模式建立在同质化社会和直接的信息流动基础之上,研究人员意识到,这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描述,因为社会是多层次的,不同的群体不仅对声誉有不同理解,在行为规范方面也存在差异。为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发的模型考虑了多种并存的社会规范。他们分析了这些规范如何在个体间相互学习和改变群体隶属关系(从一个群体转到另一个群体)时进行竞争,以及这是否会导致它们趋同,汇聚成为一个共同的规范。该研究的一项重要发现是,一种被称为“严厉的评判”的社会规范成功占据了上风。这一规范将“坏名声”分配给那些与社会形象不佳者合作的人,将谴责作为对其的惩罚手段。克辛格介绍道,“严厉的评判”在被研究人员评估的各项规范中名列前茅,当个体倾向于在自己所属的群体中交际互动时,它尤其有效力。这一规范强调一种警惕的谨慎,似乎有助于加强整体合作。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发现,将声誉信息在不同群体间分割会破坏合作的稳定性。当一个种群被划分为具有不同观点的群体时,合作就会受到抑制。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有关声誉的信息越分散,合作就越难深入人心。不过,研究人员也注意到,群体内的社会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中和这一影响。

  这项研究描绘了一幅复杂的关于人类合作行为的图景。虽然某些规范促进了合作行为,但每个社群的社会结构对其成功与否有着显著影响。“严厉的评判”是合作的有力推动因素,然而,在一个分崩离析的社会中,个体可能无法在群体间共享信息并使其发挥作用。普洛特金表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对如何在具有多元文化的社会中促进合作有一定的启示。无论是在社会整体层面,还是在居民区或工作场所这样较小规模的群体中,达成共同规范的能力都非常关键。

  (陈禹同/编译)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