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景观雕塑的时代特色与文化传承
2022年03月23日 10: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3月23日总第2373期 作者:孙立丰

  景观雕塑作为空间环境美化装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改革的发展与深入,以往主要作为城市环境美化装饰载体的环境雕塑艺术,正逐步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广泛应用于新农村环境的艺术特色改造,成为环境美化和文化传承兼备的现代乡村公共环境艺术形式。基于此,为实现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保障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开展,需及时解决乡村地区文化与景观主旨不突出等问题。特色化乡土景观雕塑作品的创作,将进一步促进乡村地区艺术氛围情境营造与文化品质素养提升。在乡土景观雕塑研究地位日益彰显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结合乡村地区的独特历史文化,构建乡村环境空间新秩序,美化乡村艺术景观,助力乡土文化传承,建设新时代特色文化乡村,显得越来越重要。

  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摆件类雕塑作品 不同,乡村景观雕塑建立在雕塑艺术的基础上,综合了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推陈出新,表现出乡村地区的文化与风俗特点。乡土景观雕塑增强乡村环境艺术特征、传承乡村历史文化,服务于乡村旅游产业,再现了当地生活场景、民俗习惯。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环境改造中一种可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乡土景观雕塑重构现代乡村空间新秩序,表现现代乡村社会丰富的人文内容,反映新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和内涵。正如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所言:“推进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构建植根中国语境的公共艺术生态体系,发挥其精神提升与文化引领的作用,突出民生主体,健全‘政府主导、艺术介入、社会协作、村民受益’的乡村公共艺术发展思路。”乡土景观雕塑符合当地民族和文化特征,在保持自然景观多样性、完整性的前提下,作品符合乡村生产、生活、民族文化的艺术表达,能深入展现乡村风貌。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借助抽象性和象征性表现手法,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创造出具有淳朴民风感的艺术形象,反映出对乡土地区生活的感受、文化的情感,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文化建设。

  乡土景观雕塑作为新时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很多乡村景观雕塑已经成为了地区性的文化艺术象征。乡土文化的艺术特点,在于其自身独特的“朴素美”“自然美”“精神美”“文化美”。乡土景观雕塑对于乡土文化的传承优势,是通过其自身的表现力、形象性、质朴性进行阐明的。同时发挥自身艺术价值,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通过雕塑的场景化设计或主题性作品表现,以及对乡村文化环境的烘托、完善功能,生动而具体地传承本地乡土文化精神内核和浓浓的乡土农耕文化情感认同。例如,艺术家朱铭的乡土题材雕塑作品《同心协力》选取创作者小时候最熟悉的牛作为创作主题,乡土气息浓厚,内涵表现寓意深刻。牛在中国人的心里是勤劳智慧的化身,代表了千千万万朴实勤劳的劳动人民。作品选取木质材料,以大刀阔斧的雕凿肌理痕迹去精细、呈气韵,情感表现方式独到而真挚,深入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同心协力、勇往直前的时代精神气质,催人奋进,艺术感染力极强。

  利用乡土景观雕塑,打造独属于乡村本地区的独特文化,通过文化塑造,传承本地区优秀文化,不失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智慧。因此,我们可以在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过程中,结合乡村旅游、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乡村景观元素,借助灵活、多层次的乡土元素,抓住时代发展机遇,设计出符合本地区独特乡村文化底蕴的景观文化雕塑,打造属于本地域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名片。在乡村旅游中,人们可根据景观雕塑设计的内容,深入感知、理解本地文化内涵。例如,安徽阜南县“莲花小镇”结合自身的文化定位进行设计创作,制作特色景观莲花雕塑,突出了本地莲文化的乡土特色,莲花雕塑铺设于县城国道旁,成为标志性旅游名片,拉动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原动力。因此,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视角的乡土景观雕塑设计,应针对乡村内部社会、人文、经济、自然景观展开。

  乡村景观雕塑对于村庄来说,是村庄环境、风貌展示的重要渠道,能够反映出村庄地理特征,以及村庄发展期间所形成的区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文化传承价值的重要性不断凸显。而景观雕塑在改善乡村环境、艺术氛围的同时,为乡村文化传承带来更多可能性。一方面,景观雕塑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增加乡村地区风味、风俗文化内容,吸引更多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和本地特色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景观雕塑记录着当地人们的社会活动,传承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最终形成符合乡村地理特征的文化景观。乡土景观雕塑是乡村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文化助力。

  乡土景观雕塑设计注重景观雕塑与村庄整体环境的融合,是特色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实现路径,承载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美化乡村环境、促进乡村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乡土文化传承又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内核和重要目标,其有效实现又会进一步促进乡土景观雕塑的升级发展,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新农村、新风貌,乡土景观雕塑创作需要深入生活,表现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文明、友善,完美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核,展现社会主义先进的新时代乡土文化。同时,让观者对当地民风民俗的印象更加深刻,感受到当地居民积极乐观的生活理念。

  乡土景观雕塑的根脉是文化,没有优秀文化作为支撑,作品将失去灵魂。乡土景观雕塑植根乡土文化土壤,保留乡土艺术底色,融入现代设计思维和新时代设计理念,传承乡土人文精神,并充分考虑乡村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协调关系,重视乡土文化传承,实现人与环境、人与公共艺术、人与文化的良性互动发展,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