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迫切需要有一种世界意识、世界眼光和世界胸怀。只有在国际比较中辩证地认识自身与他者的关系,认清自身长短和他者优劣,才能在借鉴他山之石中积累自信自强、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我们正阔步走向世界,世界也正在拥抱我们。正是由于中国艺术形象的参与,世界文化格局才更加气象万千,世界文化对话才能更加生机盎然;而中国艺术形象在走向世界的历史过程中,也使自身获得了世界性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在涵育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不断提升中国艺术形象的感召力。这是中国艺术形象世界展现的价值之基。中国始终倡导“以德服人”的王道,不仅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情的丝路长歌,也创造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长安盛景。《三国志》中留下了夏侯玄和司马懿“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历史佳话。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向善的道德观,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和世界人民的共同诉求,为解决人类发展进步的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参鉴,赢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誉与尊重。中国落实全球文明倡议,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为世界人民提供了中国式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焕发出了神奇的东方魅力。
文艺是世界语言,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我们应该以好的文艺作品向世界展现中国艺术形象,应当以开放包容的精神打造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面对太阳系即将毁灭的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有海外影迷这样表达观后感:“当灾难来临时,人类的团结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而并非好莱坞的超级英雄。”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还应充分发挥文艺评论所具有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中国精神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文艺工作者应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育人,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消除误解和隔阂,以此形成人类共同的价值内核和精神纽带,让破解人类共同难题、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更加可期。
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断增强中国艺术形象的说服力。这是中国艺术形象世界展现的底气之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也是奉献世界的梦。面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的历史性瞩目成就,世界迫切需要认知东方文明,解码中国道路的成功模式。中国式现代化积累的巨大物质精神财富,既不是靠谁的恩赐,也不是靠穷兵黩武和殖民掠夺,而是依靠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拼出来、干出来的,是在坚持与世界良性互动、合作共赢,在拥抱世界、学习世界中获得的。德国谚语讲,“故事驱动国家”,一个国家的故事传播得越广泛,世界对其了解得就越多。新征程上的中国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之一。艺术是将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中国方案转化为中国故事的重要途径。置身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际风云变幻,文艺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应该让世界知道中国共产党既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应该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感知中国。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必将为人类的发展进步注入更多正能量,而中国文化艺术之光也将为国际社会树立起引领发展进步的精神路标和思想火花。
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展现中国气派、中国风范,不断彰显中国艺术形象的生命力。这是中国艺术形象世界展现的辨识之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小组在《多种文化的星球》报告中指出,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统一性完全不同于一致性,它不是基于消除各种差别,而是基于使这些差别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整合”。这既确证了世界各民族文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也是中华文化“和而不同”思想的现实应用。文艺的民族特性、特色、特征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理念,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意蕴和丰沛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创新、创造。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不断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2021年“七一”前夕,深圳献礼建党百年华诞的“光影秀”用科技赋能艺术,以创新使艺术活起来、潮起来、燃起来,令外国网友直呼:“中国,世界的希望!”我们应当而且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中汲取文艺创新、创造的素材和滋养,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让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精粹在一日千里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全球化的双重语境下历久弥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推动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相结合,激发中华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别的蓬勃活力与无限可能。
在创新文艺表达方式中传播中国声音、中国话语,不断扩大中国艺术形象的辐射力。这是中国艺术形象世界展现的传播之道。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既需要硬实力的发展,又需要软实力的提升。我们应当遵从文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特性,避免空洞的说教和僵化的口号。中国形象的可信、可爱、可敬,离不开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离不开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对中国艺术形象与传播对象之间的共识、共情、共鸣。掌握了话语权,就掌握了对中国道路的定义权、对中国精神的阐释权、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权,就有可能通过传播,把道路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国际传播优势,更加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力量。
具有创新性的文艺表达方式应当让人们不再对世界产生“陌生感”,应当促使各国人民相知相亲,真正产生一种“家园感”。李子柒及其团队创作的短视频形象直观、新颖易懂,积极运用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传播平台,呈现出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短视频生动地讲活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成为国际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应加强文化主体性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变被动传播为主动传播,变他塑为自塑,变借船出海为造船出海,变大水漫灌式泛众传播为精准化分众化传播,减少中国艺术形象世界展现的信息流逆差,塑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提高传播的呈现率、到达率、知晓率和接受率,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经过不懈努力,逐步凝聚官方机构、民间组织、新闻媒体、公民个体、华人华侨、海外留学生等的协同传播合力,在国际上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最大朋友圈,助力中国艺术形象在世界上得到更完美的展示和更有效的传播。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只有参透以中国艺术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的“道”,汲取讲好中国故事的“源”,把握讲好中国故事的“术”,搭建讲好中国故事的“台”,才能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持续提升中国艺术形象的感召力、说服力、生命力和辐射力,构筑起强大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汇聚起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磅礴力量。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能够成为中国艺术形象世界展现的忠实传播者、弘扬者,让中国艺术形象的多彩之花在世界舞台绚丽绽放,更好更多地造福人类和世界。
(作者系中国文联研究员)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