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积极成果
2022年08月08日 10: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8月8日第2465期 作者:阎静 汪嘉晨

  高等教育国际化历来是各国关注和重视的教育领域重要问题。国际化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手段,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和形态深受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影响,其目标设定、体系建设、组织模式构建等均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国家都在此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高等教育国际化受重视

  高等教育国际化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例如,1999年,29个欧洲国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共同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提出了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开启了“博洛尼亚进程”。该计划旨在更好地发挥有关国家高校的潜力,实现学生和教职员工在欧洲范围内的流动,在相关国家间建立起健全统一和可以相互比对、认可学位的机制,在设立“欧洲高等教育区”、提升欧洲高等教育质量的同时,促进欧洲特别是欧盟区域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增强欧洲高校在世界上的吸引力。

  在《博洛尼亚宣言》以及后来的《布拉格公告》《柏林公告》《柏根宣言》等的指引下,一些欧洲国家在学位体系、学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学位体系互通是设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前提条件,但相关欧洲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历史背景和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例如,德国原先的高等教育学位制为硕、博两级,在“博洛尼亚进程”开启后,德国开始采用并建立学、硕、博三级学位制度,以方便国际交流合作。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学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主要用于表示一名学生需要完成何种学习量才能获得文凭或达到某种级别。参与“博洛尼亚进程”的国家都引入了“欧洲学分转换和积累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实现不同高校间的学分互换和认证,使得学生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高校继续自己的学业。通过与苏格拉底教师互动项目以及伊拉斯谟计划的配合,“博洛尼亚进程”提升了欧洲高校对其他地区学生的吸引力。

  英国政府和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这主要体现在,第一,制定多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学生招收计划,大力发展留学市场、积极招收境外学生来英国学习。第二,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开拓境外教育市场。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英国高校还积极建设海外分校、研究中心,开展合作办学活动,提供线上课程,让外国学生不必离开其所属的国家就能够学习英国高校提供的课程并获得相关学历和学位。第三,通过增强学术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高校国际影响力。开展国际科研合作是英国各高校的重点工作,在英国学者发表的科研论文中,有46%是与其他国家的学者合作发表的。此外,外籍教职员工比例高也是英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保障。

  新加坡也比较重视高等教育国际化,注重鼓励高等教育机构采用现代教育组织管理模式并与外国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例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就与剑桥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还与耶鲁大学共同创建了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稳步向前

  “开放性”是教育与生俱来的基本特性。在中国古代,许多先贤都非常重视与他人的交流互鉴。例如,孔子便认为我们应当做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国际化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传递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风格。当前,国内部分一流高校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已经取得重要成果,在海外人才引进、国际合作项目纵深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进行了重点部署。《意见》提出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改进高校境外办学,持续推进涉及出国留学人员、来华留学生、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的改革,着力推进相关领域法律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此外,还要提升我国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追求更全面、更高水平和更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进路,需要有先进的理论指引和全球实践的拓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出的文明之花、结出的文明之果,既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时代语境,又为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方向指引。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宽广的全球视野,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世界眼光和更为广阔的视域。加深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对世界发展趋势做出更加清晰的判断,从而更加准确地认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和未来前进方向。而“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为中国高校提供了在相关领域深入探索的重要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获得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泰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经济体,而中泰两国的高等教育合作有着现实基础和巨大潜力。2018年泰国来华留学生人数达2.86万,在来华留学生生源国中排名第二,其21世纪以来累计接收汉语教师志愿者人数居全球之首。泰国政府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让中泰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交流具有了更强的韧性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可以对东南亚地区的其他国家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受地理因素和历史缘由的影响,塞尔维亚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经济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入,中塞两国在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获得重要进展。2017年,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正式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交流互鉴意味着输入与输出的统一。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不仅是输入者,也是积极的输出者,将自己的经验纳入国际合作交流实践是题中应有之义。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需要承担的重要使命,为了践行这一使命,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高校既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又需要把中国的文化、学术思想、办学理念及教育经验介绍给国际社会,为提升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作出贡献。

  (本文系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全球战疫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和中国行动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20SZK10299001)、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工智能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2021—2022年度专项)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