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加强汉字文化教学
2022年09月20日 09: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20日第2495期 作者:于融

  汉字文化教学作为汉字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汉字教学乃至国际中文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不够突出,学界对国际中文教育中汉字文化教学的方法及重要性等方面的讨论也相对不足。对此,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应加强汉字文化的教学工作。具体而言,一是要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加强汉字文化类课程的培育、建设,完善汉字教学的内容;二是要加强对出国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的专职教师或志愿者的汉字文化知识的培训,提升其汉字文化素养;三是要在海外华文教育中加强汉字文化教学工作,增强海外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下面从国际中文教育的事业发展、学科发展等方面,对汉字文化教学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行分析和讨论。

  事业发展

  国际中文教育既可以指事业,也可以指学科。就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而言,存在一个公认的难题,即汉字教学难、书写难、学习难。王宁指出,当下汉字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即“汉字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传播本体所携带的文化”,“没有做好对外汉字的阐释,缺乏对汉字字理的基本认知以及感情,传统文化缺失的时代,大家都没有写字的欲望”。汉语教师如果能够将汉字文化有效融入汉字教学事业,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汉字文化教学,适度做好汉字阐释,则能够提升汉字教与学的有效性,推动汉字的海外传播。

  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来看,广大汉语教师需要掌握较为扎实的汉字知识,并具有科学阐释汉字文化的能力。因此,从事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汉字文化学习,系统了解、学习科学的汉字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内力,对汉字文化进行正确、有效的输出。此外,相关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部门还要做好汉字文化的培训工作,组织文字学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加强对国际中文教育教师、志愿者的汉字文化知识培训,提升汉语教师的汉字文化功底。

  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来看,彰显汉字的独特魅力,吸引汉语学习者了解中国文化,是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汉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表音文字,汉字的“超时空性”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加强汉字文化教学,有利于激发汉语学习者对儒家经典、唐诗宋词、戏曲小说等优秀作品的兴趣,进而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作品的海外传播。因此,汉字文化教学在展现汉字魅力的基础上,不仅可为海外汉语汉字学习者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提供一个好的语言文字基础,还可以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推动力。

  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来看,国际中文教育承担着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汉语拼音方案》固然为汉语学习提供了便捷的途径,但只学拼音、不学汉字是无法掌握、运用汉语的。充分利用汉字的表意性,加强汉字文化教学,不仅可以帮助汉语汉字学习者理解汉字的意义,认识到汉字的重要性,而且有助于推动汉语汉字走向世界,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学科发展

  一是增强汉语书面语教学效果。陆俭明指出,国际中文教育必须坚持以汉语言文字教学为核心,特别是要抓好汉语书面语教学。汉字是适应汉语的书写记录符号,与表音文字不同,汉字与所记录的语义有对应关系。可以说,汉字本身就可以传递信息。汉字中存在较多的一字多义现象,且多个意义之间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是蕴含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只有掌握一个字的全部意义和用法,才能算真正学会了这个汉字。“一字多义”“一字多用”是汉字教学的难点,汉字文化则有助于化解这一难题。尤其对于需要做到“四会”(“会认”“会读”“会写”“会用”)的汉字,更应将相关的汉字文化知识融入教学中。汉字部首的意义、构造理据及字源、字谜等文化要素都是汉字文化的重要内容,在讲练的环节中恰当运用这些要素(如以课堂导入或练习游戏的形式引入“字谜”等),既可以有效提升汉语书面语的教学效率,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其了解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历史与文化,展现我国古人的造字思维与智慧,进而增强汉语书面语的教学效果。

  二是提高国际中文教育教材建设水平。国际中文教育教材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汉字表意性、理据性、系统性的特点,将表意性强的早期古文字字形纳入汉字文化教材。随着对中国历史文化了解的增加,在中高级阶段,适当增加汉字构造理据、结构规律的历时演变,为不同阶段的汉语汉字学习者编著合适的汉字文化教材。比如,通过漫画等形式描绘清楚常用汉字形体演变的来龙去脉,并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性文字,既可以增加学习者的兴趣,又可以提升教材的编著内涵。当然,我们也要根据教材的使用范围及对象,有选择地增添汉字文化内容。无论是普适教材还是区域教材,我们都要考虑学习对象的语言文化。在编著教材时,对欧美学习者、日韩学习者及海外华侨、华人等不同群体,要结合他们的语言实际,挑选难度合适的汉字文化知识,增强汉字学习的针对性,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传播率。

  三是丰富国际中文教育课程内容。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看,应增强对汉字文化类课程的培育与建设。当前,在线教育已成为教学的重要方式。要鼓励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将慕课、微视频、智慧教育平台、汉字纪录片等优秀的线上资源利用起来,充分挖掘其中的汉字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在提高学生汉字文化认知水平的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汉字文化类课程的发展作出有益尝试。如果只关注汉字的形、音、义,那么教学过程会变得单一、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汉字文化教学应贯穿汉语教学的始终,在课程中适当增加汉字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以将汉字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有效结合起来。这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有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汉字书写、使用的学习效率,并助力中华文化理念的传播。

  2021年11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指出,要“传承弘扬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文化”,“加强国际中文教育和服务”,“吸引更多海外中文教师来华攻读中文国际教育相关硕士博士学位”,“加强中文在海外华文学校的推广应用”等。那么,如何使汉字更有效地服务于国际中文教育、更有力地弘扬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认为,可以充分发挥汉字早期形体的作用。黄德宽指出,汉字记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先秦古文字作为汉字的早期形态,蕴含着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要充分利用新发现的古文字资料进行汉字文化的溯源、阐释。因此,要特别注意了解、吸收利用古文字进行汉字阐释的研究成果,为汉字教学增添科学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加强汉字文化教学,要以国际中文教育中的汉字教学目标为指引,根据教学对象的国别、汉语水平、课程类型等的不同,适当提高汉字文化教学的比重,在阐释汉字的过程中阐释与传播中国文化,以实际行动落实国家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

  综上,汉字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我们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应更加强调、注重汉字文化教学。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汉语汉字的国际影响力,而且可以增强我们自身的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