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
2020年06月05日 07: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5日第1941期 作者:田昭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状况下,必须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特别是抓实抓牢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抓紧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精准有序扎实推动复工复产,实现人财物有序流动、产供销有机衔接、内外贸有效贯通,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要顺利实现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一方面要保障重点产业链、重要企业、重大项目的有序运作,另一方面要改善中小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微循环,打通堵点、连接断点。而城市社区的治理是保证微循环的重要环节。截至当前,我国基层治理体系,特别是社区治理体系在此次重大疫情防控中经受住了考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基层治理中的优势。在战“疫”过程中,各地社区基于自身的区位特征、人口特点和管理优势形成了“守土有责,因地制宜”的治理经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区治理探索

  总体来看,疫情时期的社区治理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社区大联防的网络机制形成并有效运转。各地社区逐步建立起了党委政府领导、专业防疫人员指导、小区物业人员落实和居民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的大联防网络机制。多元主体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了各自作用,并形成了目标统一、职责清晰、方式多样和效用明显的治理网络;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展现出了较高的治理水平和较强的治理能力,有效完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疫情防控部署任务。

  第二,社区精细化管理机制效果显现。各地社区纷纷探索分类管理机制,实现对社区疫情防控的精细化治理,如建立社区健康分类管理机制、设立区域化通行的健康证明;针对不同类人群实施精细化服务,如对医疗隔离观察人群,由社区医疗和防疫人员进行定点的医疗服务;对社区的老人、残疾人等群体,由社区党员和社区工作者提供生活服务帮助。

  第三,社区治理中信息化技术广泛普及。一是充分利用社群软件实施疫情宣传,包括普及科学防疫知识、宣传国家防疫管控政策以及日常服务通知,提高了社区信息交互水平和社区动员能力。二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实施疫情管理,如通过智能机器人代替社区人工拨打电话实施社区居民回访;通过智慧社区系统平台登记人口流动信息,提供生活生产服务。三是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施对疫情管理的精准施策,各地方政府充分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实时疫情统计、疫情地图和疫情预测数据库,并以此精准制定城市管理的各方面政策,实现科学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区治理提升空间

  各地社区既体现了自身价值和作用,也表现出了治理韧性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然而,通过复盘整过程来看,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社区治理尚存在以下提升空间。

  第一,最大化发挥有限资源的效用。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如何分配防疫资源一直都是社会大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具体而言:一是社区层面分散的资源要得到有效统筹,按照疫情防控优先级进行配置。二是防止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平均主义”倾向。三是健全资源配置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第二,有效满足公众需求。一方面提升各地社区治理主体应对重大疫情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增强对于居民需求变化的回应性。疫情变化过程中居民的需求从早期的卫生医疗到中期的生活服务,再到后期的居家文化、交往、工作,疫情前后的管理和服务方式都要及时跟上居民的需求变化,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的获得感。

  第三,加强防控法治化力度。在重大疫情的防控过程中,公共权力的某些强制措施是必要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有规、有度、有力的治理。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需要依靠说理、教育和人情世故来规范社区居民行为,以履行疫情防范职责,另一方面也要适当约束社区治理权力,防止公权力向居民生活过度延伸。

  创新社区治理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为此,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创新社区治理路径。

  第一,以生活共同体为载体,推动建立社区治理的网络化协同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要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区治理共同体,推动社区网络协同化治理。具体而言:一是形成共同目标的集成机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建立社区层面上的共同目标,实现政府管控、社区居民共同利益保障、小区物业高效服务和居民个体化需要满足等目标的集成,由多目标的分散式治理转向统一目标的集成式治理。二是形成多元主体参与体系下的职责划分机制,明确不同治理主体在治理中的职责,建立党委领导下的政府负责、社区统筹、小区物业和社会工作者执行、社会组织协同、公众参与的网络治理体系,明确多元主体的职责分工。三是形成资源的协同平台,挖掘社区社会组织、社区企业、社区居民的治理资源,推动基于资源共享的协同理念,在特殊时期推动治理资源在法治框架下的集中配置,以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的资源紧张问题。

  第二,以智慧化为依托,提升社区治理回应性。当前,社区社会结构呈现出典型的分散化特征,居民行为个性化、居民权利个体化给社区疫情防控与治理带来了巨大困难。对此,要依托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社区智慧化服务平台,对内实现社区居民全覆盖,对外实现包括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的全接入,对居民进行精准化管理,提升社区回应性。具体而言,要发挥智慧治理平台在获取信息方面的优势,实现对社区居民基本信息的采集、过程的监控和诉求的回应;要发挥智慧平台分析信息的优势,实现对社区居民的“行为画像”,实现对居民家庭特征、需求变化和行为特点的分析,并以此对居民进行精准化管理和精确性服务;要发挥智慧平台管理优势,通过技术应用实现无接触管理,并以此推进社区居民自助式的服务获取;要发挥智慧平台的社群功能优势,打造社群居民互动平台,实现社群虚拟社交活动有效开展,传递人文关怀。

  此外,虽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治理与常规治理有所差异,但是社区疫情防控治理中也应强化对公权力的约束与控制,实现应急管理下的居民权益保障。对此,一要建立社区治理法治化管理标准,明确社区治理中公权力的使用范围、使用标准、使用流程、责任归属和救济渠道。二要建立社区治理中权力使用的“负面”清单,划定权力的禁止范围和禁止行为。三要强化社区治理主体的法治化培训,提升依法治理能力,特别是将法治与德治及自治相结合的能力,强化基层治理主体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社会风险控制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教学部)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