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继续推进新兴大国合作
2021年01月14日 09:1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月14日总第2090期 作者:江时学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格局中处于不容低估的地位。在一定意义上,正是21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才能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推进,才能使国际格局日趋均衡。

  新兴大国应进一步加强合作

  长期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以下三个共识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在过去的一二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第二,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们还能保持这一良好的增长势头;第三,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与日俱增。

  顾名思义,新兴大国就是经济体量更大、发展潜力更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更高的新兴市场国家。这意味着,新兴大国肯定是新兴市场国家,但并非所有新兴市场国家都是新兴大国。

  二十国集团(G20)在推动全球化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除欧盟、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以外,其余11个成员(中国、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均为较大型新兴经济体。这些国家在国际治理和国际事务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大国加强合作的必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新兴大国参与全球治理。在全球化时代,全球问题层出不穷。因此,人类社会的当务之急就是齐心协力地推动全球治理。但是,在全球治理囊括的全球经济治理、全球贸易治理、全球金融治理、全球卫生治理、全球气候治理、全球互联网治理、全球安全治理、全球环境治理、全球贫困治理和全球海洋治理等领域,以下几个问题越来越令人担忧:第一,在“世界政府”缺失的条件下,联合国的作用不仅未能强化,反而时常受到美国的挑战;第二,作为超级大国,美国不愿意为全球治理出力,甚至还频繁地“退群”;第三,在如何推动全球治理等重大问题上,发达国家内部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上述问题凸显了全球治理的“碎片化”现象,从而降低了全球治理的成效。

  二是有利于推动全球化。全球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历史潮流,势不可当。但是近几年,尤其在特朗普当政期间,反全球化现象死灰复燃。因此,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新兴大国应该齐心协力地阻击这一现象,大力推动全球化,并使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全球化的好处。

  三是有利于在完善国际规则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际规则是规范各国行为的准则,应该具有非歧视性的特点。但是,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制定了许多对己有利、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国际规则。因此,在完善国际规则的过程中,新兴大国应该发出更大的声音,注入更多的新兴大国元素,以维护新兴大国的利益。

  四是有利于反击霸权主义、霸凌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这些“主义”由来已久,对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构成了极大的破坏,也使新兴大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近几年,尤其在特朗普入主白宫后,这些“主义”更为猖獗,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因此,新兴大国必须团结起来,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击。

  强化新兴大国之间的双边与多边合作

  迄今为止,甚至在可预见的将来,新兴大国合作的路径不外乎两种:制度安排层面上的多边合作以及非制度安排层面上的双边合作。

  制度安排层面上的多边合作就是若干新兴大国通过成立一个组织,在这一组织的框架内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这一组织既可以是机制化的,也可以是非机制化的。机制化是指该组织签署一个体现其宗旨的章程,并成立处理各种事务的常设秘书处;非机制化则既无章程,也无常设秘书处。

  金砖国家开展的合作是制度安排层面上的多边合作,但该组织既无章程,也无常设秘书处。因此,金砖国家合作是一个非机制化的合作组织。

  非制度安排层面上的双边合作是指两个新兴大国开展的合作。这样的合作具有合作层面广、合作方式简单以及制度成本低等优点。众所周知,在政治、经贸和人文交流等领域,两个新兴大国之间开展的双边合作由来已久,成果颇丰。

  毋庸置疑,无论是在制度安排层面上,还是在非制度安排层面上,新兴大国的多边合作和双边合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2006年,金砖国家外长举行首次会晤,开启了金砖国家合作的序幕。2009年6月,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正式会晤。这次会晤正式启动了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2011年,南非正式加入金砖国家,从而使该组织的地域代表性更加广泛。

  金砖国家的国土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1.93%,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4.16%,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6.27%,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为13.39%,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为14.84%。金砖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金砖国家成立以来,形成了以领导人会晤为引领,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等部长级会议为支撑,以政治、经贸和人文交流等领域为抓手的多边合作架构。毫无疑问,金砖国家已成为一种敢于为新兴大国发声、敢于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出力使劲的重要力量。

  2014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就是在这一次峰会上,五国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根据协议,新开发银行的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由各成员国平等出资,银行总部设在中国上海,首任行长来自印度。此外,这次峰会还签署了建立初始资金规模为1000亿美元的应急储备安排协议,以帮助成员国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和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

  中国是2017年金砖国家主席国。是年9月3—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福建厦门举行。五国领导人围绕“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这一主题,就全球政治经济形势、金砖合作、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并决定共同打造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

  中国的改革开放得益于新兴大国的支持。与此同时,中国欢迎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或“便车”。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虽然有些新兴大国尚未签署合作文件,但都表示愿意通过参与这一倡议,进一步提升双边经贸关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与各个新兴大国相互提供援助,相互给予物资上的支持和道义上的鼓励。

  深化新兴大国间的信任

  如前所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大国加强合作的必要性与日俱增。无论在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化和完善国际规则的过程中,还是在反击霸权主义、霸凌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斗争中,新兴大国必须同舟共济,齐心协力,进一步加强合作。

  新兴大国在加强合作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努力消除“信任赤字”。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前提,是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基础,也是新兴大国加强合作的必要条件。诚然,新兴大国具有加强合作的强烈愿望,但在一些涉及各方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它们难以达成高度的共识,难以“用一个声音说话”,从而影响了合作的力度。

  为了消除“信任赤字”,新兴大国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和磋商,抛弃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减少猜疑、求同存异、聚同化异;第二,必须恪守正确的义利观,坚持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的义利观,不断扩大利益汇合点,实现双赢;第三,必须恪守国际承诺,遵守国际规则;第四,必须提防某些国家的挑拨离间。

  二是要成立一个使所有新兴大国都能在制度安排层面上参与多边合作的组织。G20内的11个较大型新兴经济体可以建立一个十一国集团(G11),而且还应该使其逐步实现机制化。作为机制化的第一步,G11应该设立一个常设秘书处。

  还应该指出的是,G11不仅能使所有新兴大国参与制度安排层面上的多边合作,而且还能在G20内协调立场,“用一个声音说话”,更好地与发达国家博弈,以维护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

  三是要使金砖国家合作更上一层楼。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问世以来的14年间,合作成效有口皆碑。但是,与金砖国家投入的巨大的外交资源相比,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期望值相比,金砖国家取得的成就似乎还不尽如人意。这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第一,由于巴西是南方共同市场的成员国,加之印度对自由贸易持消极的立场,因此,金砖国家很难通过构建自由贸易区这一形式来推动在经贸领域的合作;第二,金砖国家历次峰会发表的宣言表明,其合作领域数不胜数,从而使合作的成效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第三,在联合国改革、反恐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等重大问题上,金砖国家间尚未达成高度的战略共识。

  由此可见,金砖国家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拓展经贸合作的广度,将合作领域集中在全球治理等领域,避免好高骛远,最大限度地获取政治上的战略共识。

  此外,金砖国家还应该设立常设秘书处,以提高组织化、机制化水平,并考虑在条件成熟时吸纳更多的新兴大国。事实上,如果G20中的其他6个新兴大国(阿根廷、印度尼西亚、韩国、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能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那么成立G11的必要性就另当别论了。

  四是要消除不利于新兴大国开展双边合作的障碍。在理论上,新兴大国在非制度安排层面上的双边合作简单易行,容易出成果。但在现实中,这种双边合作难免受到两国关系中的一些新旧问题的影响。例如,中国和印度都是新兴大国,而且还是金砖国家成员国,但两国尚未解决边界问题。作为邻国,中印保持良好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但同时也需要双方相向而行,共同努力。中印边境地区发生的有关事态是非曲直十分清楚,责任完全在印方。中方一贯严格遵守中印两国签署的协议协定,致力于通过谈判协商解决边界问题,致力于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

  综上所述,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大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体系中找到有利的位置,才能击退霸权主义、霸凌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作者系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