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昂城与两百岁的福楼拜
2021年09月16日 09: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9月16日第2253期 作者:杨茜

■根据福楼拜小说《萨朗波》绘制的油画 作者/供图

  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1821—1880)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尤其以小说《包法利夫人》享誉世界。2021年是福楼拜诞辰200周年,他的家乡鲁昂为此举办了一系列展览及纪念活动。8月初,我从巴黎来到地处塞纳河下游的鲁昂城,就像走进了福楼拜小说的氛围中。

  鲁昂火车站附近有栋古色古香的老房子,市政府在里面复制了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场景。一层是爱玛的结婚宴席,长条桌上铺着白色的桌布,桌布上摆着各种酒杯、餐具和蜡烛。最吸引人的是爱玛结婚蛋糕模型。导游一边让大家看,一边给大家朗读作品中写蛋糕的那一段。二层是爱玛女儿的房间,有精致的木雕摇篮和童装。爱玛的服装间里悬挂着一条条收腰蓬蓬裙,裙子可以上升和下降。墙上屏幕里放着爱玛参加舞会的电影片段。另外还有书房、爱玛和莱昂的爱巢,最后还有装砒霜的蓝色药瓶。导游讲解的顺序和小说故事发展的顺序完全一致,令人感到又把这部名著读了一遍。

  阿尔伯特·福列是法国19世纪末期的雕塑家、油画家和插画家,鲁昂美术馆专辟一间展室陈列他绘制的40来幅《包法利夫人》绘画。除了一幅彩色油画,其余的都是素描。油画题为“包法利夫人之死”。画面右侧的床上有灰白色的帷帐,床边有一支白色的大蜡烛,烛光映照着躺在床上的爱玛遗体。她身上是结婚那天穿的白色蓬蓬裙,头上盖着白色的婚纱,她垂着头,闭着眼睛像在安睡。包法利医生弯腰站在床脚,两手抱头,想必正在哭泣。画面的左侧坐着两个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男人。从服饰上可以看出一个是药店店主郝麦,另一个戴着小圆帽的是神父。他们对爱玛的死都无动于衷。这幅画是1883年巴黎绘画沙龙的参展作品,1890年由法国政府收购,2007年赠予鲁昂市。展品中还有爱玛正在梳妆、散步、脱衣、骑马以及和情人幽会的场景。

  1857年,《包法利夫人》被法国当局斥为“有伤风化,亵渎宗教”,小说作者和当时刊登小说的《巴黎杂志》主编都被起诉。福楼拜的律师辩护有方,赢了官司,小说从此可以公开出版并声名大噪。福楼拜马上投入他酝酿已久的历史小说《萨朗波》的创作中。萨朗波是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执政官的女儿,是个女祭司,陪伴她的是条巨蟒。迦太基传说中的圣物是一件神衣,它既能给人带来胜利,也会带来死亡。萨朗波一直想看这件神衣,可是大祭司不同意,这时蛮族雇佣军由于没有拿到军饷而起义,首领马托爱上了萨朗波,他盗取了神衣并获得了胜利。萨朗波被上司要求去马托的营帐诱惑他并偷回国宝。得到神衣的萨朗波爱上了马托。但她的父亲出于军事联盟的考虑,将女儿许配给努米底亚雇佣兵首领哈瓦斯。最后马托战败,在萨朗波和哈瓦斯的婚礼上被处以极刑,萨朗波在目睹他惨死后猝然倒地而亡。

  福楼拜不仅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还亲自到突尼斯进行田野考察。据说他的笔记甚至成了考古工作者的参考资料。福楼拜用5年时间完成了这部作品。1962年,《萨朗波》的出版使41岁的作家又一次举世闻名。据说《萨朗波》开始发售的那天,法国街道上人们的对话是这样的:“你去哪里?”“我回家读《萨朗波》,你呢?”“我现在去买,然后回家读。” 

  《萨朗波》的展览很丰富,不仅有油画、雕塑、插图,还有摄影、电影、歌剧服装及布景等。最多的是展现萨朗波女性身体之美的形象,或裸体月下与蛇共舞,或披纱斜靠美人榻,从头到脚都是民族风的装饰品,贯穿着欧洲艺术领域从18世纪开始的“东方主义”情调。展览中的战争场景不是骑马打仗,而是气势雄伟的大象之战。神衣也被具象化了,形状像曳地斗篷,由金银线绣成,点缀着宝石、鸟羽和珍珠。福楼拜考察迦太基的旅行笔记有100多本,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和文物遗址的草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克鲁瓦塞是位于鲁昂旁边的一个小镇,福楼拜在这里生活了35年,创作了他的大部分作品。原来的建筑都被毁坏了,只有花园一角的一个亭子保存了下来。这次展览是整修后重新开放的。旁边就是塞纳河的下游,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河岸上杂草丛生,野趣盎然。

  福楼拜墓位于鲁昂城东北的一个山丘上。他的家族墓地上伫立着四块墓碑,中间两个大的是他先祖的墓。旁边两个小一点,左边的墓上写着:这里埋葬的是古斯塔夫·福楼拜的躯体。1821年12月12日生于鲁昂,1880年5月8日卒于克鲁瓦塞。

  福楼拜生前最讨厌人家给他的作品加插图,所以无论是《包法利夫人》,还是《萨朗波》的插图,都是在1880年作者死后才开始出现的。文学是以文字为媒介进行想象的艺术。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包法利夫人,所以,福楼拜不希望让一幅包法利夫人的肖像插图埋葬所有读者的想象力。现在福楼拜的作品不仅有各种版本的插图,还有各个时期、各种语言的影视和戏剧,甚至漫画和游戏。福楼拜在天之灵是该感到高兴还是悲哀呢?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