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时代价值
2021年09月16日 09: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9月16日第2253期 作者:王存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中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包含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一重大理论成果因其原创性、科学性、实践性而具有重大时代价值。

  判断一种思想、理论、学说是否具有时代价值的基本标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考量。

  第一,是否体现了时代特点。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学说,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对现实世界即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的主观反映。因此,能够体现时代特点的思想、理论和学说,就具有时代价值;体现得越鲜明、越充分,其时代价值也就越大。

  第二,是否回答了“时代之问”。每个时代都有自己需要回答的问题,并因这些问题而彰显其特点,继而与其他时代有所区分。这些问题也因此构成所谓的“时代之问”。时代是提问人,思想家、理论家是答卷人。那些不能回答“时代之问”的思想、理论和学说,自然不具有时代价值;恰当回答“时代之问”的程度,决定思想、理论和学说时代价值的大小。

  第三,是否指明了时代趋向。时代既具有阶段性,也具有连续性。每个特定时代都是人类历史长河的一个阶段,在特定时间节点上都有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一种思想、理论、学说,只有指出时代趋向,且不断被时代发展所确证,才具有时代价值,并能够对未来产生持续性影响。

  要确定当今时代的特点、问题和趋向到底是什么。

  关于时代的阶段划分,迄今尚无统一标准。如果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可以说,自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起,人类即开始进入通常所说的当今时代。

  关于当今时代的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做了如下描述:“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今时代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何凝聚国际社会共识,如何保障各国和各国人民共享安全、尊严和发展成果,应当构建怎样的国际关系,应当树立怎样的全球治理观。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在这些“时代之问”中,有些是老问题,具有历史延续性,但在新形势下已有新意涵,需要给出新答案。

  当今时代向何处去,关乎人类预期的稳定性以及相关行动。群体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未来的预期是否稳定,关乎人类的行为方式。如果预期稳定,即使困难重重,人类也会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积极作为;否则,就会因为迷茫悲观而急功近利、胡乱作为,甚至放弃努力、坐以待毙。当今时代,“不稳定不确定性突出”的显著特点使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变得更为尖锐、更为紧迫。

  习近平外交思想体现了时代特点,回答了时代之问,指明了时代趋向。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具有厚重的历史和现实基础,以及鲜明的与时俱进品格。

  第一,习近平外交思想生动体现了当今时代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问题和中国外交的系列重要讲话,高度重视世界大势、时代潮流,对时代特点做出了精准判断和科学阐述。在2013年出访俄罗斯时,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并强调“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在2014年11月举行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跟上时代潮流,是一个极为重要并且常做常新的课题”,“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2017年1月,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谈到了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特征以及人们由此产生的期待和困惑。他指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社会再次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当口”,“选择就在我们手中,责任就在我们肩上”。

  第二,习近平外交思想精准回答了当今“时代之问”。基于“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的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对一系列“时代之问”给出了明确答案。关于如何凝聚国际社会共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当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关于如何保障各国和各国人民共享尊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关键”。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民族都应该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要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权利,尊重每个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的努力。关于如何保证各国和各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关于如何实现各国和各国人民共享安全保障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关于构建怎样的国际关系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关于应当树立怎样的全球治理观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把世界各国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

  第三,习近平外交思想指明了当今时代趋向。习近平总书记把当今时代趋向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加以观察和阐述,并反复强调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方向性。在2018年6月举行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所谓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2018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将当今世界大势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和平合作的潮流滚滚向前”“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习近平总书记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它将指导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社会主义中国恰当处理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进一步强化两者的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从而塑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必需的友好外部环境,并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新思路、新动能、新助益。

  (作者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