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场换帖严重败坏吏治
2022年09月26日 10: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9月26日第2499期 作者:许治 薛刚

  换帖衍生于古代的结拜关系,在历史典籍中最早以金兰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如“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递至唐代,结拜关系有了确切依据,即兰谱,亦称金兰谱、金兰簿。清人赵翼曾有诗云:“先后同年例可循,一般兰谱谊相亲。”而清代的换帖通常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官员基于某种共同利益而结为兄弟的现象,贯穿于清代始终。

  第一,换帖现象层出不穷。乾隆中期以降,清朝国势衰退,官场黑暗,吏治败坏,而换帖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势力群体之间的勾连,同样加剧了官场的恶劣之风。乾隆三十二年(1767),两江总督高晋向乾隆帝上奏,指出江西南昌镇总兵邱若龙与江西抚臣吴绍诗“系属同乡,往来甚亲,且闻彼此换帖,有愚兄愚弟之称”。对此,乾隆帝晓谕军机大臣,严查地方镇臣与抚臣通过换帖而互相勾结的现象;并将邱若龙调任河北,以儆效尤。道光十四年(1834),湖广总督讷尔经额“在湖南臬司任内,与胡盐道换帖相好,以致委审各官,偏袒胡盐道及其丁幕,并不查讯”,因湖广总督讷尔经额与胡盐道换帖交好,在审案时徇私枉法,严重破坏了司法秩序。清制:盐务官如与商人联姻换帖,或与商人夥本行盐者,“应即呈请回避。如有朦混,查出严行参办”。咸丰四年(1854),刑部郎中张维翰被告发在河南候补知县时,曾与前任开封府知府邹鸣鹤的门丁张夔宝换帖,往来密切。而张维翰此前在任鹿邑县知县时,肆意摊派钱财,因担心受到巡抚李僡参劾,便假意告病,还与当地乡勇头目刘玉纪换帖。后张维翰在总理军需局任职,“每百钱祇发八十文,致令乡勇溃散,众口沸腾”。光绪九年(1883),额勒和布、张佩纶参劾已升任贵州布政使沈应奎等人的劣行。光绪帝于是派人调查,发现“已故知府张国钧与沈应奎换帖,结纳秽鄙”。

  第二,换帖实为利益关系。所谓的金兰关系在换帖的过程中已面目全非,沦为换帖双方之间互相拉拢,谋取私利的工具,如雍乾时期李绿园笔下纨绔子弟盛希侨、夏逢若、商人王隆吉三人换帖后,相邀看戏,其中不免各种逢迎之语,如以小弟、大哥相称,而此次看戏的真正目的是谋划如何递补实缺官位。《歧路灯》的作者感慨道:“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这正是:择友曾说得人难,车笠盟心那得寒。偏是市儿聊半面,霎时换帖即金兰。”

  换帖依靠互相逢迎建立兄弟关系,其松散性可见一斑。如晚清吴趼人听幼年同伴吴继之讲述的一个有关拜把子的笑话,说的是在盐巡道衙门的外面,有一位面前摆着一大张痛陈卖帖诉词的人,诉词上记录着当年他与如今补了实缺的道台换帖结为患难之交,以及自己如何出钱出力帮助这位道台朋友渡过难关。可到头来,他遇到困难,希望这位道台朋友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却遭到嫌弃,甚至被无情拒绝。更可气的是,这位道台朋友竟然对当年两人换帖之事只字不提。吴趼人在听完这个荒唐又凄惨的笑话后,说道:“朋友之间,是富贵的负心;骨肉之间,倒是贫穷的无赖,这个只怕是个通例了。”

  第三,年终汇奏换帖收效甚微。乾隆三十七年二月,左都御史张若溎上奏各省吏治之坏,换帖严重,“司、道府及州、县各序齿兄弟相称,树彼此依倚之势”。除换帖外,上省与宴会也是困扰吏治的两大难题。张若溎建议乾隆帝严加整饬这些恶习,年终据实具奏。同年,乾隆帝饬令各地督抚约束稽查,“各省同官换帖及托故赴省,并上官与属员宴会等事,俱行禁止”。四十六年,进一步规范“换帖宴会及门包押席、承值筵席等事”,“著传谕各督抚,嗣后此等筵席、宴会事例相近者,俱著并为一折,于年终循例汇奏”。四十七年,督抚年终汇奏换帖事宜就出现了问题,十二月谕:“各督抚年例汇奏并无宴会换帖等项,亦不过具文塞责,有名无实于吏治官方,所关甚大。”五十七年,乾隆帝再次对年终汇奏推行的效果表示不满,“即如不准州县无故上省及换帖宴会、私设班馆政碑衣伞等事,久经查禁,该督抚于年终汇奏时,总以并无此事为词,而其实相沿积习,未必不阳奉阴违,是年终汇奏竟成具文,殊属非是。嗣后务宜实力查禁,各属内如有复蹈故辙者,即当据实纠参,毋得托诸空言,仅以年终一奏塞责”。年终汇奏制度最终被束之高阁,其难以为继的根本在于督抚与其属员之间的裙带关系,由督抚汇报属员情况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属员上下其手,为了保全自身的地位和名望,督抚也只得装聋作哑。

  第四,换帖导致官商匪勾结作乱。换帖之风不仅存在于官场,还蔓延至商贾和匪盗之中,晚清尤甚。咸丰三年,给事中英绶向咸丰帝奏告“户部钱法堂主事书年猥鄙贪巧,留任多年,且有与炉头换帖、宴会,并与私商通同舞弊情事。当此钞务钱法,办理紧要之时,岂容此等劣员奸商阻挠败坏?”于是,咸丰帝下旨,即刻免去书年户部钱法堂差使之职,并由衙署长官依据英绶参劾的罪名,查明核实。对于书年此前承办的官铺,招揽其他商贩承办,并对其商业活动进行监督。官匪间换帖谋利的现象,更是不堪入目。咸丰四年,罗山县知县雷元昭和捻首赵廷群以团练之名换帖,实则是为搜刮钱财。“该省捻匪横行,地方文武果能实力兜拏,何至胁聚党与至十余万之多?英桂身任巡抚,戢暴安良,是其专责。若如所奏,地方不肖州县,胆敢与捻匪交通,任其肆扰?吏治废弛至此,实堪痛恨”。

  官商之间的换帖,导致官商势力勾结,官场乌烟瘴气;而官匪势力的勾结,则严重地扰乱了民生。换帖不仅使官员们结成隐秘的兄弟私谊,建立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势力网,也严重败坏了吏治,成为清朝统治难以根除的一大蠹弊,加速了清王朝的消亡。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