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强大战略定力 精心谋划善作善成
2020年05月07日 00: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7日第1920期 作者:张瑞军

  孙子兵法云:“善用兵者,修道保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党的领导艺术和领导能力的一次“战时”检验。疫情发生以来,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疫”足迹,翻阅总书记的战“疫”日志,从中可以解码总书记“善用兵”的战略方法论原则。



  立稳“中军帐”,明确“督令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最“硬核”的政治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成为举旗号令、调度四方的“中军帐”,并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明确了疫情防控的“督令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多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在此过程中,党中央还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为“中军帐”号令四方和“督令员”明令严纪提供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形势,必须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疫情防控不是一隅一域之战,而是一场关涉全局、牵动整体的总体之战,没有通盘考虑和全局谋划就不会上下一条心、举国一盘棋。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各地抗“疫”,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督令四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整体、运筹全局的战略布署。

  找准“切入口”,牵住“牛鼻子”。此次疫情在武汉爆发并向全国蔓延,注定了这座九省通衢的千万人大城市在2020年岁初之际以一种特殊的出场方式让世人铭记,也注定了这座英雄的城市成为疫情防控的关键“切入口”。打好武汉保卫战就牵住了此次疫情防控胜利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中央第一时间就向武汉等疫情严重的地区派出指导组,推动防控一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只有集中力量把重点地区的疫情控制住了,才能从根本上尽快扭转全国疫情蔓延局面。疫情防控是一场总体之战,也是一场焦点之战,没有焦点之战的突破,就不会有总体之战的胜利。对准关键问题发力,抓住主要矛盾解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拿捏“七寸”、聚焦重点的战术实施。

  精于“弹钢琴”,善于“转盘子”。2020年对于中国是特殊节点,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收尾收官之日。疫情防控之弦不能松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也不可变缓。当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要学会“弹钢琴”。十个指头配合默契,方可奏出和谐乐曲。今天,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也要深谙钢琴弹奏之道,在工作中要各方配合、统筹兼顾,并且要力道均衡,如同“转盘子”一样。“治国理政得有一种杂技技能,就像表演转盘子一样,一次转十几、二十个盘子,哪个转得差不多了就赶紧加力,哪个都不能趴下来。”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防控工作,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疫情防控需要多方配合,不能相互拆台;也需要发力精准,不能顾此失彼。调动十指默契协作,保持各方平衡稳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把握节奏、掌控力度的战法应用。

  坚持“钉钉子”,强调“抓落实”。“钉钉子”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方法。2013年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钉钉子”理论,在此后的公开讲话和文章中多次提及。“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干事创业就要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目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整体形势初步向好,但船到中流浪更急,越是这个时候越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导致前功尽弃。所以在指导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狠抓工作落实,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在武汉考察疫情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慎终如始、再接再厉、善作善成”对于疫情防控最终胜利的重要性。“钉钉子”讲究精准用力、持之以恒,“抓落实”绝不是做样子,不能搞一阵风、一下子。稳打稳扎向前走,积跬步以至千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战果要求。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始终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会立于不败之地。此次战“疫”,就是一场看不见敌人、闻不到硝烟的战役。战必有法,善战必有良法。重战略、明战术、讲战法、求战果,这是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战“疫”重要指示中解读到的方法论,也是坚定我们最终驱散疫情阴霾、夺取战“疫”胜利信心的坚实保障。
  
  (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