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2020年05月28日 12: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28日第1935期 作者:江维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建设美好生活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然而,在重大公共事件面前,人的力量是极为渺小的,人的生命也是非常脆弱的。因而,增强防灾和应急避险意识,提升应急自救互救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个体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但在现实中,不少人因为应急意识欠缺、自救互救能力不强,面对突发事件时不知道如何避险、如何自救以及如何互救,进而产生恐慌心理,甚至引发羊群效应,造成一定的次生灾难,严重影响生产秩序与社会稳定。特别是广大农民群众,因知识、视野的局限,面对重大公共事件时更是不知所措,往往成为此类事件中受伤严重的群体,而应急避险意识、自救互救能力在关键时刻是保护农民个体及其周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可靠、最有力的武器。因而,推进农村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应将提升农民群众应急自救互救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一是要通过宣传教育提升农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宣传教育是指通过多种渠道对农民群众进行重大公共事件及其应急管理政策法规、应急知识、自救互救技能等的宣传和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掌握基本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进而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减轻到最低程度。各地要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场所的宣传栏,广泛宣传应急管理政策文件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以村为单位开展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知识、应急管理政策法规有奖竞赛活动,在活动现场播放应急管理宣传片、发放应急管理宣传资料,并加入有奖问答等环节,调动农民群众学习应急知识、提升应急能力的积极性。同时,应急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注,是一种人文教育,各地要在农村中小学开设应急教育课程,加强农村青少年群体的应急素质教育,将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以及相应的自救互救方法等融入学校教育中,扩展学生知识面。

  二是要通过应急演练提升农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应急演练是指根据应急预案,组织模拟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系列活动。应急演练不仅有利于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与完备性,为预案的完善积累实践素材,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群众对应急预案的熟悉度与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应急自救互救技能的积累是需要实践的,有不少人从书本上学习过相关技能,也看过演示视频,但因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从来没有机会实践,所以并不知道如何有效使用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农村可以通过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的方式,让广大农民群众通过现场了解火灾应急流程,保证其即使在面对火灾重大公共事件引发的复杂混乱环境时,也能够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与应变能力。还可在火灾应急演练演示结束后,邀请部分村民以家庭为单位组成临时应急队伍,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重复火灾应急演练项目,展开火灾应急演练比赛,这既可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也可通过切身参与演练,真正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三是要通过物资储备库建设提升农民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就是说要打赢一场战争必须要先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重大公共事件的应对如同出兵打仗,应急物资就是粮草,在战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必需的、重要的硬件支撑。农民群众即使有再强的应急自救互救意识与能力,没有物质支撑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而,我国的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应该进一步向基层、向农村延伸,以切实加强农村地区应急物质支撑能力建设。在救灾物资的储备上,要综合利用国家各类专项储备与民间的商业储备,为农村地区配备、配齐应急通信、应急车辆、救援机械、移动防爆空压机、长管呼吸器、防化服等应急救援设备,为预防和真正应对重大公共事件提供重要物资保障。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主要矛盾转变背景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供给优化研究”(18BGL196)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