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粮食稳产增收基本思路
2020年05月28日 12: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28日第1935期 作者:吴松江

  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对稳定经济社会大局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今年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措施来稳定粮食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
  
  当前稳定
  粮食生产的基本形势
  
  受多年粮食生产条件、市场波动和我国农业自然条件等影响,当前稳定粮食生产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压力日益增大。受粮食销售价格、农村劳动力外流、农业自然灾害、农产品储藏与加工等因素影响,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出现了农田“抛荒”“弃耕”现象。受城镇房地产开发、经济开发区建设用地影响,同样出现了城郊地区粮田流失现象。

  二是粮食生产经济效益提升空间有限。受粮食价格“天花板”压制,特别是国际粮食进口价格影响,国内粮食销售价格难以提升。相反,各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相应支农政策实惠落实难,一定程度上挫伤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是粮食生产科技投入不足。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粮食生产科技开发、先进技术推广、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等领域,尚未形成系统的科技投入保障机制,这也成为制约我国粮食生产增效的难题。

  四是粮食生产波动性调控机制不够完善。受自然条件制约,粮食与大宗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和波动性。近年来的非洲猪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保险体系还不完备,特别是针对中小农户的粮食、生猪等金融保险品种少,也成为稳定粮食生产积极性的一大障碍。 
  
  支持与稳定粮食生产基本措施
  
  为进一步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力度支持与稳定粮食生产。为此,建议采取如下支持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应急对策措施:

  一是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各粮食主产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不得低于2019年水平。南方地区要大力推广“双季稻”生产种植模式,“双季稻”生产种植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40%。要加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

  二是适度规模发放“种粮”专项贷款。由中国农业银行负责,向种粮大户紧急发放“种粮”专项贷款,用于购买种子、化肥及必要农业生产资料。同时,应规定基本价格,不得在上年价格基础上涨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确因原材料涨价的,应由财政研究政策对种子、化肥和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进行贴息补助。

  三是切实落实与种粮大户签订粮食收购合同。保证粮食收购基本价格,安定种粮大户种粮信心。国家粮食仓库要在6月底前进行全面检查与维修,积极做好各项粮食收购和仓储准备工作,保证夏粮收购工作顺利进行。

  四是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春耕生产同步进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检查、整修。迅速发放小额贷款进行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保证粮食生产正常进行。

  五是重点推进优质种质资源科学研究。针对已经完成的重点优质种质资源科研项目,进一步做好大田实验工作,根据实际需要追加财政与金融投入,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加快做好优质种质资源推广,打通推广工作“最后一公里”。

  六是全面发挥高等农业院校指导科学种田的作用。组织高等农业院校专家与大学生科学种田技术服务队伍,深入农村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田,着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

  七是加强农业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各项防控工作。继续提高对周边国家农业病虫害的测报工作,严防严控国外农业病虫害输入性侵蚀。加强国内病虫害预测与防控准备工作,特别是加强病虫害防控药品和器具储备。

  八是统筹兼顾国际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平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任何一国都难以独善其身,粮食安全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愿望。我们既要积极做好国际粮食市场预测及期货贸易,也要做好友好国家粮食歉收情况下紧急支援出口粮食的准备。
  
  加强粮食安全
  长效机制建设
  
  坚持实施粮食安全国家战略,是一项长远的国家战略。从长远角度而言,我们必须加强粮食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特别是应当从政策支持体系改革入手,提高粮食安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 

  第一,建构国家“藏粮于技”系统。要高度重视粮食优质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积极开发先进适用粮食生产种植技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与服务。

  第二,完善国家“藏粮于地”支持体系。加强立法保护耕地,切实保障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立最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全面实施耕地休耕保护制度,加强土地修复整理,不断提高土地肥力与生产力。

  第三,加强国家粮食与大宗农产品产业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系统研究。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农田面积广阔,东西南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各异。受自然条件与各种自然灾害影响,粮食与大宗农产品生产的安全风险因素较多,必须建立系统的研究体系,加强国家粮食与大宗农产品产业安全风险预警机制研究,着力防范粮食与大宗农产品的产业风险。

  第四,完善粮食与大宗农产品种植生产领域财政金融支持。要积极研究粮食与大宗农产品种植领域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特别是对中小农户的金融保险领域,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生产经营保险服务政策。

  第五,升级优化粮食与大宗农产品加工产业支持体系。深化粮食与大宗农产品加工产业技术改革,是保障粮食与大宗农产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也是提高粮食与大宗农产品经济效益的根本出路。

  第六,完善建立国家粮食与大宗农产品储备与紧急调运人工智能系统。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粮食与农副产品的紧急调运能力受到严峻考验。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互联网和5G技术,加快出台国家粮食与大宗农产品储备与紧急调运人工智能系统支持政策。

  第七,完善世界粮食与大宗农产品安全与贸易政策。面对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重大疫病,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我们必须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世界粮食与大宗农产品安全与贸易政策研究,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八,做好粮食与大宗农产品灾害应急预案研究。面对重大灾害风险,必须遵循非常态条件下应急管理规律。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必须保持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备的紧急情况下粮食与大宗农产品管控预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备无患。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双向力场’分析的农村社会矛盾演化规律及其防控研究”(15BZZ087)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