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理论
2022年06月14日 08: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6月14日第2426期 作者:孙迪亮 潘金倩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遵循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形态演进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变化要求,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布局、发展动力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样态,生动体现了对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彰显中国特色。社会形态演进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表明,不同国家由于自身发展状况的差异会选择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虽然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关键取决于这个国家所面临和要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的科学社会主义,在其发展道路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及时调整与深化。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从毛泽东同志提出社会主义要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们党历经艰辛探索,厘清了中国在漫长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的历史方位。随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认识日趋具体化、科学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阔步前进。面对一系列新的发展和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实际、审时度势,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命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定位意味着我国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而冲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科学规划,是党中央立足于新时代的基本国情而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及时完善和具体化。

  在社会主义发展布局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整体性、协同性的认识也是逐步深化的过程。由最初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到提出“三个文明建设”,再到“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党对社会主义“一体化建设”有了新认识、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布局的认识进一步细化,对“一体化建设”赋予了更新的内涵,从而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着眼于社会要素的系统协同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推进,旨在强化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合力和总体质量,着力破解各发展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仅体现了对社会形态纵向演进规律的遵循,更体现了对社会形态横向结构安排的优化,因而无疑构成了对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理论的创新发展。

  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上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社会形态的演进发展不仅表现为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质的飞跃,也表现为同一种社会形态自我革新的量变过程。社会形态的质变与量变,是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社会革命、自我改革等多种因素和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到社会主义社会而言,也应当通过不断改革而实现自我完善。改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革新和自我完善,是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步无可替代的强大动力。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对改革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进一步强调“全面”“深化”“均衡”“统筹”。我国目前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要坚定不移地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在常改常新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摘编自《理论与评论》2021年第6期,原题为《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理论视域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析》)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本栏目由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