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作用
2021年12月29日 09: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2月29日总第2319期 作者:向德平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要“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推动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也为社会工作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融入乡村振兴提供了契机。

  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当下,社会工作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从群众需求层面看,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专业化、精准化的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心理疏导、社区人文氛围营造等,社会工作利用其服务的专业性和精准化能够有效满足群众需求。在党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特别是脱贫攻坚后,中国的农村、农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工作嵌入到乡村振兴当中,能够保障农民享受社会服务的权利,提升其获得感与幸福感,也有利于缓解农村社会服务长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与此同时,社会工作“赋能”的理念与实践能够培育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持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从乡村发展层面看,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组织的力量,社工组织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担起“公民—国家”之间的沟通桥梁,有利于完善社会协商机制、调解基层矛盾、激发社会活力。社会工作通过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等方法深入居民生活,运用专业、动态的工作方法,及时发现个体或家庭面临的困难,通过资源链接的方式帮助其解决问题,改善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极大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当下的乡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现代性的冲击也给乡村带来了巨大挑战,比如说生产方式的改变、熟人社会的重构等。社会工作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有助于促进乡村文化建设、重构乡村社会联结、重建乡村社会信任,有利于乡村的全面振兴。

  从社会治理层面看,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能够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在脱贫攻坚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我国通过往贫困村派遣驻村书记、五级联动等方式极大提升了贫困村的治理能力,夯实基层治理体系是脱贫攻坚中国经验中的核心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需要多主体发力、利用专业优势落实国家政策。社会工作作为专业性的组织、作为“五社联动”的关键一环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丰富了社区可利用的机制、可调动的资源,有利于补齐国家治理体系中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短板,实现农村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

  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的专业契合

  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在专业属性、价值理念、实践方式等多方面具有契合性、一致性。

  从专业属性看,社会工作通过专业的方法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社会成员获得社会资源;帮助社会成员建立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支持网络;帮助社会成员开发潜能,提高个人的能力。社会工作平等、尊重、助人自助、和谐互动的专业理念,助人、救难、解困、发展的专业功能,对于保障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益、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正具有重要作用。

  从价值理念看,现代社会工作把实现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核心价值理念,注重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社会利益的协调,并通过专业服务实现社会公正。社会工作平等、以人为本、自决、个别化的价值观念,强调尊重人的权利与价值,在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过程中,注重人的能力建设,透过个别化的原则,协助个人发展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从“助人”到“自助”的发展。

  从实践方式看,社会工作已经发展出一套专门的技术与方法,帮助人们发展内在潜力,运用外在资源去面对困难,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社会工作通过专业的方法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社会成员获得社会资源;帮助社会成员建立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支持网络;帮助社会成员开发潜能,提高个人的能力。

  总之,社会工作秉承专业的价值理念,借助专业平台,通过专业力量,运用专业方法和技巧,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服务重点与实践路径

  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具有巨大的空间,但也面临一系列困难与挑战。一是在以往农村发展模式中,政府一直是最重要的力量,社会力量参与较少,社会参与的基础还有待夯实,社会参与的渠道还有待拓展;二是以往农村发展政策多以“输血式”的经济帮扶和物质援助为主,对贫困群体的能力建设和心理、精神支持不够,导致农村和农民内生动力不足;三是农村社会工作力量薄弱,本土机构和专业人员少,服务能力弱;四是社会工作嵌入乡村振兴的政策环境尚需优化,农村基层政府和农民对社会工作了解甚少,社会工作的认可度较低。

  社会工作要坚持专业理念,运用专业方法,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具体而言,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中要重点围绕以下内容展开专业服务。

  1.确立农民主体地位。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主体能力。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为农民赋权就是要激发农民的自主意识,提升他们的可行能力,保障他们的发展权益。社会工作者通过利用“助人自助”理念和“赋权”工作方法,尊重贫困对象的主体性,尊重农民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积极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协助其成为扶贫工作的行动主体和决策主体,提升其对乡村振兴的认同感,增强自主发展意识,调动其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重视农民能力建设。社会工作在“优势视角”的指导下,注重农民的能力的培养,发掘农民的内在潜力,通过专业的眼光发现农民身上的优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工作等专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重视能力建设,运用个案帮扶、团体辅导等方法,为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知识讲授,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3.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组织基础弱化、村级经济组织空壳化严重、村级组织发育水平低,缺乏凝聚力。要积极推动农民组织化,鼓励农民以组织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改变农村社会涣散局面。培育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培养农民的合作互助精神,提升农民的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推动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提升农村社区凝聚力。

  4.实施参与式发展。乡村振兴是一项社会性的事业,既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将“参与式”的理念引入乡村振兴,就是尊重农民的主体意志,根据农民的需求,选取合适、合理的乡村发展方式。参与式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农民的主体意识和话语地位,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

  5.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社会工作秉承“人在情境中”的观点,通过专业介入手段,帮助群众调节家庭和社会关系,链接外部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同时,充分发动社会各方力量,整合社会资源,营造自助、互助的良好氛围,帮助群众更好地适应社区和社会环境。

  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一是深化与政府合作。社会工作应主动参与,积极作为,全面、深度参与乡村振兴。通过购买社工服务、建立乡村社工站等形式,建立“政府+ 社工”联动机制。二是推动多元共治。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投身乡村振兴,发挥协会、社团、非营利性组织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三是整合资源。链接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整合城乡资源投入乡村振兴。四是注重本土发展。制定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回乡创业的政策,设置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引进专业社会工作者;培养本土化社会工作机构和人才,促进社会工作的在地服务和本土发展。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