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要“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提供了科学指引。
当前,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期盼。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从国际经验来看,只有形成足够规模且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繁荣富裕。在新发展阶段,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动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有助于减缓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因利益格局调整、价值观念变化带来的一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增进社会成员对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向的认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已达4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8%,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但研究发现,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人口中的比重超过50%才能形成较为合理的社会结构。总体上看,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仍存在着占比较低、区域分布差异明显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较小等问题,中国尚未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新发展阶段,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缩小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谱写好共同富裕这篇大文章,需要着重从三个维度推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容提质。
一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指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首先,应瞄准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城乡居民、公务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公务员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等重点群体,分类设计扶持政策,持续培育新成长中的中等收入群体。其次,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制约人口、资本、技术等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低收入群体向上流动通道,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再次,应完善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着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手段的调节力度与精准性,增加政府的社会性支出;提高城市低收入者和农民的股息、利息、红利以及土地增值收益等财产性收入,提升居民的理财水平,保证其有财可理、有财会理。
二是稳住中等收入群体存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既要扩大增量,也要稳住存量。这就要防范刚刚越过中等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群体或脆弱中等收入群体因受到失业、家庭变故、工作变动、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冲击而滑落为低收入群体。一方面,降低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与生产经营风险,应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民生领域改善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和覆盖率,持续强化兜底保障,编密织牢“社会安全网”。同时,着力改善营商环境,通过落实减税降费、资金补贴等财税政策,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就业质量。首先,应加强经济政策和就业政策协调,推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及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增加中高收入就业岗位。其次,注重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和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引导和支持农村产业现代化,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再次,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支持体系,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最后,保障劳动者权益,特别是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体系,加快推动相关劳动法律法规修订,加强监管,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是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质量。应以提升人力资本为着力点,推动中低收入群体整体能力提升与全面发展。首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以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导向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其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构建面向普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技能型人力资本。再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健康人力资本。同时,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动城乡、区域间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及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完善人才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等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形成加快提升人力资本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生态,推动更多普通劳动者通过勤奋劳动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