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年03月15日 09: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3月15日第2853期 作者:冯建军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科教兴国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布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动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协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所以,必须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对此,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让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涌现出来。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础都在教育。一方面,教育承担着科技创新的任务,尤其是高等学校具有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生产的能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教育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尤其高校是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地、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为科技发展持续不断地提供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是核心要素,教育是基础。通过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包括培养,而且包括使用。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给人才创造良好条件,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新时代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超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4年,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我国正处在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时期。但是,我们在创新人才培养上还存在堵点,“钱学森之问”一直是我们的痛点。我们要直面问题,就必须在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上下功夫,这也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破题之举、关键一招。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在人才培养上,要适应新质生产力和强国建设的需要,培养创新人才。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大中小学各学段都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要发挥基础教育的基点作用、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职业教育的枝干作用。

  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绝对不是在基础教育中“掐尖”,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为其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基础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动机。要加强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高等教育是创新人才的孵化地,要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新时代,要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加快“双一流”建设,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主动对接国家对高层次紧缺人才的迫切需求,调整研究生专业。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有潜质的学生早发现早培育,推动教育链与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要发挥职业教育在培养新质劳动力中的枝干作用。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新质劳动力的重任。要大力提升职业教育质量,面向产业核心技术发展,加强面向现代产业体系的工程教育和面向基础研究的科学教育,加强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打造问题导向、能力导向的实践创新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主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数字教育,造就新时代的数字工匠。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