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拓展人类政治文明维度
2020年05月26日 09: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26日第1933期 作者:刘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政治文化传统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制度成果。这一新型政党制度,为解决世界政党政治难题、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价值目标。利益代表是政党政治的核心问题。西方政党产生于社会阶层和阶级利益分化乃至对立。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政党的偏私性和狭隘性不断加剧,社会利益分殊化、政党利益集团化,政党政治深陷价值困境之中。从利益代表来看,我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人民价值立场,首先,厚植于中国“公天下”的政治文化传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自古就有“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共同体本位政治价值观。其次,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价值理想,在于实现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不仅在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在于实现人类文明的大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世界历史高度突出了世界各国人民实现共赢共享的重要价值。这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价值和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目标在新时代的呈现。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团结合作为整合方式,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新型党际关系样本。政治整合是政党政治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是多元多样社会,存在不同的政治力量和利益诉求。多元化带来活力,也带来政治整合的需求。西方的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等制度设计,原初是为了实现权力分立和制衡。但在实际运行中,多党制衡演变为多党掣肘,“三权”分立演变为“三权”对立。正如美国学者福山所言,“美国的体制将权力广泛分散在政府内部彼此相竞的分支中。……这些权力中心的每一个都可否决整个体制的行动。这样一种体制加上两极分化和强大利益群体的崛起,结果就是我所称的‘否决制’”。随着更多恶性竞争的政党体系出现,“否决政治”最终会导致美国“政治瘫痪”。

  从党际关系来看,我国的新型政党制度,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的弊端。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认为,“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民主协商等形式,把各民主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了执政党与参政党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和谐共生、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新型政党制度按照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的原则,着眼于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精髓。新型政党制度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有人把西方的政党制度比作“打橄榄球”,必须在竞争中把对方压倒。而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指挥”;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唱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旋律”。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强大治理效能,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价值功能。治理效能是政党制度的检验标准。邓小平指出,“我们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这三条评价标准,核心就在于制度的治理效能。西方一些国家,以竞争性的选举民主作为衡量政治文明的唯一标准,并将其上升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为了选举,政党相互争斗、彼此倾轧,往往为了反对而反对,刻意制造社会分裂和对立。福山认为,“最近几十年里,随着组织完备的精英利用否决制维护他们的利益,美国的政治体制已历经衰败”,“特殊利益群体可以否决对他们有害的举措,与此同时,致力于公共利益的集体行动变得极难达成”。这种体制,导致“质量低下的治理”和“弱国家能力”,成为西方政治面临的重大难题。

  从治理效能来看,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强调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并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而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有助于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型政党制度有利于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从“三步走”战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与全国人民勠力同心,赓续奋斗。这种政策持续、效能卓越的政党制度,是中国长期保持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经济腾飞的关键所在。

  我国的政党制度建设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拓展了人类政治文明的理论和实践维度,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