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综合性大学戏剧与影视类人才
2020年07月24日 04: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24日第1974期 作者:黄钟军

  2019年4月,教育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为发展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谋篇布局。与传统文科相比,新文科强调学科交叉、文理相融,更注重人文思想与科技革命的融合,以跨学科的思维推动人文科学观念重构、知识再造与思维转型,适应教育升级、时代变革与国家发展。

  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大家庭的新成员,戏剧与影视学需要以新文科建设精神指导专业教育发展,以更好地培养契合时代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戏剧与影视人才。要立足于自身专业特性的时代呼唤及优秀影视人才培养之需,从意识形态、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技能训练、师资队伍结构、人文基础培养等角度确定戏剧影视教育改革之路。

  长期以来,我国戏剧与影视专业人才多由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艺术类专业院校培养。然而,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以及影视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大学也相继开设了戏剧与影视相关专业,为我国影视行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据统计,截至2020年,我国开设戏剧与影视相关专业的高校已超过百所。与专业院校相比,综合性大学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新文科专业型人才,是我们亟须思考的课题。
 
 
  树立人才培养新目标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落脚点和归宿,特别是在当前历史背景下,戏剧与影视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应确立新方向、新目标,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宏大的国际视野,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新技术、新媒体,紧跟时代发展和大众需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人才。

  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在国际传播中,故事作为一种可感知的文化载体,不仅拥有解释和展示的双重功能,还具有意义赋予和观念生产的能力,这对于提升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何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理解中国,让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出去”,影视传媒担负着重要的职责。精彩的“中国故事”只有借助影视媒介的传播,才有助于克服不同国家民众交流中在语言、文化及心理上产生的障碍,使自己的话语更易于被对方理解和接受,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因此,在新文科背景下,戏剧与影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准确的文化定位,要积极引导师生领悟“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内涵,提升创作优秀戏剧与影视作品的能力。

  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戏剧、影视实践性极强,它们有着自己特殊的艺术语言,需要学生在大学期间掌握从剧本创作、影视拍摄、后期剪辑等术科属性极强的实践能力,未来才能在进入社会后适应专业工作。但同时,戏剧、影视又是艺术,要想创作一部优秀的戏剧、影视作品,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良好的创意以及深厚的理论积淀。因此,综合性大学的戏剧与影视类专业在培养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术科的专业实践能力,还要借助传统人文学科优势,合理适度地安排各学期的课程计划,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文学、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知识,为培养具备理论与实践素养的影视人才夯基。

  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人才。今日之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科技竞相涌现,这对戏剧与影视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和新挑战。在这种大环境中,我们要积极调整学科建设方向,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人才;在新文科建设中要勇于接受新事物,如3D技术、VR技术等,将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纳入影视专业的学习和训练中,以技术进步推动影视创作发展。当前,以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短视频应用平台渐成流行传播趋势,我们也应与时俱进,要在传统影视人才的培养基础上,培养出一批适应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的专业型人才。
  
  统筹处理好三组关系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时期,我们在明确新文科背景下戏剧与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后,还应该思考如何统筹处理好几组关系。

  精英教育与大众生产的关系。大学教育是一种精英化教育,而影视产品是一种大众文化样式。因此,在专业培养过程中,我们要以一种更为包容的心态去处理好精英教育与大众文化生产的关系:既不能以象牙塔自居培养“曲高和寡”式人才,完全脱离于市场,脱离于人民,也不应培养一味向市场低头和妥协的“投机”式人才。我们要始终明确精英教育的方向,要培养能够引领群众审美和精神生活的人才,只有这样,我们的戏剧与影视行业才能更加健康向前发展。

  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关系。流行性大众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创新元素,戏剧与影视行业更应紧随时代发展和大众审美需求变化,以文艺创新作为学科教育使命,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创新力和社会责任感。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中,传统与经典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年轻学生紧跟时代步伐,但也不应忘记初心,仍要从传统和经典中汲取养分,主动去研读名篇名剧、熟悉影史、观摩佳片,这样才能有所反思和超越。

  专业教育与跨界融合的关系。戏剧与影视专业旨在培养未来能够从事戏剧与影视行业的相关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开始不断交叉、嫁接与重构,高校跨学科融合加速明显,传统的戏剧影视专业教育方式已无法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专业教育不仅需要与其他人文社科专业交叉融合,也应考虑和自然科学的相关学科进行跨界学习,从这方面来讲,综合性大学无疑更具优势。因此,在新文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更应强调戏剧与影视专业基础的通融性,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培养影视专业素养好、综合实力强的创新型人才。
  
  探索专业培养新路径
  
  在确立了培养目标和理顺了几组关系之后,为适应新时代呼唤,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新文科背景下戏剧与影视专业富有建设性的培养路径。我们认为新文科之“新”,主要体现在时代命题、学科融合、教学方式这三个维度上。因此,戏剧与影视专业教育应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在教育视野、知识结构、教学理念等三个方面完成转型升级,努力推动综合性大学戏剧与影视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富有竞争力的戏剧与影视人才。

  讲好中国故事,具备国际视野。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文科亦是国家领导人站在国际格局中提出来的,时代主题的显著变化要求我们的教育视野必须转型。因此,我们的人才培养路径既要具备本土化创作能力,也要具备国际化视野。我们希望将来在综合性大学里也能够涌现出更多既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又有全球意识的年轻影视人。

  推动学科融合,优化知识结构。新文科的重要特征是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所以新文科的“新”,必须包含知识结构之“新”。因此,戏剧与影视专业的学科教学应在专业教育基础之上,打破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壁垒,将知识结构从专业、单一型转向多元、融合型,从而激发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当然,要实现这一步,一方面需要学校在学科顶层设计时有所修正,助力学科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完成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升级。

  理论结合实践,革新教学理念。戏剧与影视专业学生既要夯实理论知识基础,同时也要掌握专业属性强的实践技能。因此,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两手抓,齐头并进。尤其在综合性大学里,影视实践类课程普遍存在结构性短板,我们应积极引进实践型师资,紧贴时代脉搏,及时革新教学理念,将课程设计与新兴技术相结合,将实践教学与影视产业相融合,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专业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戏剧与影视专业应当抓住历史机遇,在以往的学科建设经验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勇于打破各学科之间的思想藩篱,要将人才培养与市场接轨、与群众接轨、与时代接轨、与国际接轨,积极发挥本专业的特长与优势,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戏剧及影视文化作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输送优秀的人才、贡献学科的力量。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任)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