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分支学科融通 提升语言研究系统性
2020年08月18日 09: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18日第1991期 作者:张智义

  语言学科的发展,如果从古印度、希腊时期的系统性句法研究算起,迄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因18世纪初期历史比较语言研究而兴起的现代语言学,也已经有200年的发展史。在语言学科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学科,如理论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如今,语言学发展方兴未艾,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为有着厚重学理积淀和丰硕学术成果的语言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条块分割现象阻碍研究深入

  在语言学及其分支学科得到显著发展的同时,学科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指出和纠正,很有可能成为学科发展的瓶颈,给蓬勃发展的语言学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中,比较突出的是各分支学科的发展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甚至形成互为对立的局面。这样一来,各分支学科缺乏有效融通,很难以合力促进语言研究向纵深发展。

  分支学科发展的条块化在语言研究中有诸多体现。例如,条块分割现象在研究语言本体的理论语言学中表现尤为突出。众所周知,在理论语言研究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形式语言学派和认知语言学派。形式语言研究强调语言规则的自足性,认知语言研究反对语言规则的自足性,强调语言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以句法常见的岛效应为例,形式语言研究侧重以句法线性距离和语段的封闭性这两条形式规则约定岛效应的自足;认知语言研究明确反对这种自足规则,强调认知意义在结构形成中的决定性。凡此种种,令人莫衷一是。另外,在语义、句法、语用这三个维度,尽管很早就有学者提出了综合的三维观点,但研究的实际现状仍然是语义、句法、语用各行其是,缺乏系统有效的融通。

  其他非本体研究的语言分支学科,也普遍存在学科之间缺乏融通的现象。以学科近似度较高的心理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为例,这两个分支学科的终极目的都是要厘清语言内在的认知(包括心理和神经)机制,在内在层面提升对语言的认识。但是,两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技术手段和获取参数各有不同。心理语言研究以行为手段获取反应时参数,神经语言研究以神经电位和影像手段获取脑电和激活区域参数。以现有研究看,存在手段单一的不足,缺乏心理和神经语言研究手段的有效融合。彼此缺乏印证,削弱了实证手段在语言研究中应该发挥的功效。学科近似度较高的分支学科融合度低,学科近似度低的分支学科更是如此。比如语料库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在现实的研究中很难看到两者的交集,实际上这两个分支学科如果加强融通,很可能对深化语言研究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用系统论眼光看待语言研究

  历史和事实一再证明,现代科学的发展一定要以科学的系统论为指导,加强统筹协调。只有促进学科内部的融通,才能加速学科内涵的提升。现代意义的语言学被明确界定为现代科学,因此语言研究的发展理应遵循系统论的观点。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对待。以科学的系统论研究语言就应该首先明确,语言研究内部的各分支学科是一个系统,应该在明确分支学科界定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分支学科的研究手段和方法,深化对语言的认识。

  为什么说语言研究的各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整体系统?结合这些分支学科的发展进程来看,它们在各自发展的进程中虽然各有侧重,但更多的是相互借鉴,即便存在相互指责,也是在批判中继承发展,彼此密不可分,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就理论语言学里纷争最激烈的生成和认知而言,两者只是研究侧重不同,生成偏重结构,但生成语言特别是其近期理论中也有很多涉及语义的成分;认知偏重意义,但认知研究关于语言是结构意义统一体的论述实际表明,结构也是认知研究的应有之义。在结构形成的分析上,生成和认知语言研究也有较多的相互借鉴。在处理语言和认知的关系上,正如石毓智所言,认知语言研究是以认知反观语言模式,生成语言研究是以语言反观认知模式,这就形成了从认知到语言再到认知的循环。这种循环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螺旋式的上升,相互形成有机整体。因此,认知和形式都是语言研究系统的构件。

  而那些非语言本体研究的语言分支学科,过去出于研究的方便做了内外之分,看似相距较远,但仍然是组成语言系统的构件,关系并非想象的那么疏远。如作为外部研究的社会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和作为内部研究的心理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实际上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契合。即便是看似相去甚远,作为历史、外在而言的历史语言学和作为当下、内在而言的心理语言学,也可以加强融合,形成系统性研究,以挖掘语言形式演化和民族心理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

  学科融合符合时代需要

  我们认为,语言学各分支学科不能做片面的、孤立的、自说自话式的研究,应该做系统的、联系的、相互佐证式的研究,相互佐证当然包括证实和证伪。对于加强语言研究本体、非本体及内在、外在等层面主要分支学科之间的融合,我们有这样的建议:就语言本体的理论语言研究而言,要在对语言事实进行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融合形式语言结构规则描写和认知语言精细语义描写的优势,提出相关的理论语言假设。在本体、非本体分支学科的融合上,结合相关理论语言假设,以心理、神经语言的研究方法,并结合语料库语言学、统计语言学的语料标注、数理统计方法对相关假设提供证实或证伪,如证实,则规律的适恰性自不待言;如证伪,则可以展开新一轮的研究,在占据更丰富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修正假说,再以相关方法提供论证。只有这样的研究,才能确保语言研究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性。

  在内在、外在分支学科的融合上,应该从学科联系入手,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放矢地开展融合性研究。形式语言研究的初衷就是为语言描写提供一套自足的算法规则,因此可以进一步加强形式语言研究和计算语言研究之间的融合,为自然语言处理的推进提供有益的借鉴。在必要时,这种融合还可以进一步借鉴心理、神经语言研究的实证成果。如今的算法研究,非常重视专家经验的成分,心理、神经语言研究的实证成果实际上就是为基于规则的算法加进专家经验的成分,以提升算法的鲁棒性。

  另外,像历史、社会、地理语言研究可以进一步融合语料库语言研究、数理语言研究和统计语言研究,为语言的历史社会变迁提供语料、数理和统计依据。国外已经有这方面的研究,如结合人口变迁的数理模型建构,分析语言现象的流布和演变。在我国方言及方言地理研究方面,这种融合大有可为。

  总之,语言科学是重要的系统性科学,在当今大数据、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一定要提升语言科学研究的系统性,促进语言各分支学科之间的融通合作,为语言研究在新时代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语对一语的跨语言影响研究”(16BYY069)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