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意蕴
2023年04月12日 15: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4月12日第2629期 作者:梁雯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此后,他在多个重要场合阐发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与意义,在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并努力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个国家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在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不仅是对人类共同价值的高度凝练与理论升华,更为进一步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世界之问贡献了中国方案。因此,深刻理解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意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前提与基础。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求,想要生存就离不开和平,想要体现人类的生存价值就离不开发展。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各种风险与危机交织叠加,不确定性显著提升,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长期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这充分表明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历史自信,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及“共同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的主张,其最终指向是人类社会实现共同进步、共享发展成果的美好未来。

  公平与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条件与保障。公平是人类平等交往的重要条件,而确保公平则需要通过正义来维护。公平与正义是人类对美好生活向往价值诉求的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指出,“只要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一致,就是正义的;只要与生产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义的”,由此将公平正义放置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与社会制度联系在了一起。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已无法有效应对日益多样的全球性挑战,难以体现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要求和时代需要,建立国际机制、遵守国际规则、追求国际正义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愿望。长期以来,中国始终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公平正义。从周恩来同志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不会威胁谁,都不会颠覆现行国际体系,都不会谋求建立势力范围。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都是中国推动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平正义方向发展的历史确证。公平与正义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公平要求人类劳动成果和利益的合理分配,正义强调各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尊重他国关切。只有坚持公平与正义,树立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新型国际交往与全球治理新秩序,世界各国才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进程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民主与自由是人类社会价值的目标与归宿。民主主要体现为各个国家拥有平等的国际话语权、全球治理参与权、国际事务决策权。自由主要体现为各国有发展的自由,有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自由,最终实现个体与共同体和谐统一的状态。民主是实现自由的重要途径,自由是实施民主的目标归宿,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民主与自由是人类追求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长期以来,我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调民主解决人民问题的实用价值;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强调“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论断,更是与西方民主具有本质区别,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独特优势。在国际关系中,则提出“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自由是人的社会价值的至高追求,是现实的、有限度的,只有实现了人的充分全面发展,把个体与共同体统一起来,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民主与自由作为人类现代政治文明的成果,在全人类共同价值中的体现各有侧重,民主更加侧重于体现世界各国平等参与决策的公共意志,自由则侧重于世界各国对其权利及其对象的自主支配。可见,在全人类共同价值中所倡导的民主与自由,是真正指向“使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的真正的人类解放,是实现人类社会价值的旨归。

  (本文系西北师范大学重大科研项目培育计划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全人类共同价值研究”(NWNU-SKZD2022-04)、甘肃省创新之星项目“智媒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叙事策略研究”(2022CXZX-23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