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言研究助力网络生态建设
2023年11月22日 10: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1月22日第2778期 作者:记者明海英

  本报讯 (记者明海英)11月11—12日,首届喻家山新媒体语言文化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中,与会学者聚焦“新媒体语言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探索”,针对新媒体语言的创新与发展、新媒体语言的传播与价值、新媒体语言文化建设与网络语言生活治理、人工智能技术与语言文化传播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并达成部分共识。

  网络时代,新兴媒介对语言生活的影响日益加剧。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语言与传播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成为触发语言创新演变的重要因素,语言创新演变的形式亦趋于丰富、复杂。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谢晓明建议,探讨当代汉语创新和新媒介发展的动态交互作用,以助力新媒体语言生态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陈昌来表示,当代汉语的互动交际尤其是新媒介交际具有很强的“间接性”。“间接性”互动认知过程需要动用更多语言策略来提高交际效果,当代汉语构式因此迅速演化出了许多偏离原型、追求“异态”的构式新节点。因而,必须加强对当代汉语尤其是新媒体语言的研究。

  新媒体语言中的网络流行语有其生命周期,有的活跃数年而热度不减,而更多的只是昙花一现。为探究网络流行语的演变轨迹,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建华及其团队针对在校大学生群体开展问卷调查,从语用学的话语、语境和主体三个方面探讨网络流行语产生、衰退的原因。通过研究,他们发现,网络流行语产生、衰退的原因,在话语方面与音节、汉字、谐音等因素有关;在语境方面与热点事件、社会现象和使用域等因素有关;在主体方面与身份、社群等因素有关。

  近几十年来,语言智能特别是大语言模型让人看到了“人—机”共生时代的雏形。语言技术的发展,催生出语言的新媒体。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教授李宇明表示,语言学应研究语言技术、语言媒体,探讨语言媒体对语言发展、语言运用、语言职业、语言产业、语言生活、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语言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把“大语言学”作为教学内容,帮助年轻人科学而全面地认识语言、认识语言生活。

  在国外“关键语言”概念的启发和国内“说好中国故事”热潮的推动下,“国家语言能力”已然成为近年国内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家语言能力是国家借助语言保障自身发展的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语言进行治理”的能力和“依据语言进行治理”的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教授胡范铸表示,“国家语言能力”研究应聚焦其根本目标,以语言和语言学研究助力国家内部治理,助力国家参与全球治理,从而推动全社会和谐发展,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