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姑母叶嘉莹(六)
2021年04月30日 08: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4月30日第2158期 作者:叶言材

  郝世峰老师

  郝世峰老师于我而言,可说是亦师亦友,我上大学时就经常在晚上去郝老师家喝茶聊天。毕业后,每次到天津也总会跟郝老师聊到夜深人静,聊时事,聊电影,聊奇闻怪事,聊诺查丹玛斯……

  我在南开上学的那几年,叶嘉莹先生曾来校讲学,1981年暑假后,讲了整整一个学期。叶先生讲课时,有的老师偶尔来听一次,可郝老师基本上每节课都来。

  1993年5月,我请郝老师来过一次日本,参加九州中国学会。我知道郝老师是最不喜欢出席会议的,所以陪他游览了九州的阿苏山、熊本城,还乘夜行高速大巴去了一趟东京……

  郝老师年轻时是地下党,20世纪50年代中期,被选送到南开大学中文系学习并留校,因此是不少前后届同学们的“主心骨”。他秉性刚直,对于中晚唐诗人的研究颇有心得,特别是李商隐。80年代后期任中文系主任。

  1990年底,南开大学外事处处长逄诵丰先生力主邀请在加拿大已退休的叶先生回来,在正在组建中的“汉语言文化学院”里成立研究所。为此,叶先生登门拜访郝老师,在与之沟通的过程中,增强了建所的信心。郝老师随即请来张菊香老师、鲁德才老师、逄处长到家商议,并讨论决定了研究所的名称——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

  由于郝老师的影响力,带动了几位退休老师加盟进来。1992年晚些时候,研究所正式成立。不料1993年5月底逄处长退休,研究所没有经费来源,陷入了困境。为了维持下去,在郝老师的带领下,几位老教授不辞放低身段,给我带来的日本大学生们讲授初级汉语会话和作文,研究所才得以坚持下来。

  在90年代后期,根据我的提议,与郝老师、张菊香老师联合主编了一本中日双语的中国文学史,书名是我起的,叫作《中国文学的昨天与今天》,郝老师任主编,张菊香老师和我任副主编,多位中日学者参与编写。全书分为两个部分,上编为“中国文学的昨天”,包括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宋代文学、元明清文学;下编为“中国文学的今天”,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的萌芽期和草创期、中国现代文学的成熟发展期、关于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国现代文学的复杂过程、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该书是一部比较适合日本学生学习的从先秦至2000年的中国文学简史。

  后来,郝老师患上了帕金森氏症。郝老师去世后,我每次到南开,都会觉得少了一个去处。

  宁宗一老师

  宁宗一老师是我在南开见到的第二位老师。应该是在1979年7月下旬或者8月初,叶先生结束了在南开的讲学回到北京,宁老师利用回北京老家探亲的机会,来到察院胡同老宅看望叶先生,当时谈笑甚欢。

  后来,叶先生让我去给宁老师送书,我就去了宁老师在北京的老家——位于北京西单附近的皮库胡同,是在接近胡同东口的一个院子里。当时,宁老师的父母还都健在,只是宁老师的母亲患有腿疾,行动不便。我这才知道,宁老师也是满族人,依稀记得他家祖籍是在宁古塔。因担心记忆有误,最近直接又向宁老师进行了确认。据宁老师说,他的父亲家好像也是出身于叶赫那拉,所以在所写书法的落款处总有“长白”二字,而母亲姓金,出身于爱新觉罗,祖上曾官至成都将军。

  1979年,时任南开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宁老师,在邀请叶先生到南开讲学一事上,受当时的外文系主任李霁野先生和中文系主任朱维之先生的嘱托,四处奔走,协调诸事。其中就包括为了向叶先生赠送纪念品,亲持郑天挺先生等人所写信件前往北京,去面见范曾先生,请其画一幅《屈子行吟图》。

  原来,叶先生结束了在北大的讲学时,前来迎接她去南开的任家智先生(时任南开中文系党总支书记,后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再调任天津民航学院书记),曾陪她游历了香山碧云寺。他们在小卖部里看到一幅极其传神的《屈子行吟图》。过后,听姑母说,那幅画实在是太传神了!定睛一看,价格实在不菲,正欲拿相机拍照时,店员已将那幅图摘下捆包。一问才知道,已经被旁边的一位日本游客买下了,姑母遗憾不已!她还曾多次跟家里人说过此事。任先生在一旁看在眼里,一边宽慰叶先生一边告诉她:“这位画家是南开的校友,以后还有机会。”后来发生的事情,叶先生曾多有记述,不用我再多说了。那一年,叶先生在南开讲学的时间并不太长,而能够在结束时接到这一纪念品,真可说是宁老师的功劳,况且宁老师那时还是在经历了中年丧子之痛(长子病逝于1978年9月)后不久。

  宁老师比叶先生年少七岁。据宁老师回忆,他曾陪叶先生去看过一场电影——王文娟主演的越剧戏曲片《红楼梦》。影片放映到中间的时候,宁老师流泪了,叶先生也流泪了。因为叶先生在1976年也经历了一场中年丧女之痛,借用宁老师的原话形容,“当时两人都以泪洗面”。虽然已过三个寒暑,可见叶先生那时还没有从阴影中完全走出来。但是,叶先生讲课时却丝毫没有显露出内心的悲痛,站在讲坛上的风采潇洒依然。宁老师说,自己因做助教时受到恩师的严格训练,练就了认真写讲稿,养成了拿着讲稿上课的习惯,成为一个必须拿着讲稿才能讲课的人,而叶先生是一个不拿讲稿上课的人,“完全脱稿,大开大合,挥洒自如”。

  宁老师专攻元明清戏曲小说,因性格爽朗,直率健谈,而且善与年轻人交友,所以家中常似文艺沙龙。

  时过境迁,南开的这几位先生中,郝世峰老师已于2013年1月病故,鲁德才老师现在也极少露面,只有宁老师还常常出现在与姑母叶先生有关的活动场合,而且依然精神矍铄,英姿勃勃。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