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廷式的君子品格
2023年12月08日 14: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8日第2790期 作者:程诚

  文廷式(1856—1904),祖籍江西萍乡,生于广东潮州,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作家、学者。作为政治家,他是帝党中坚人物之一,主张变法改良;作为作家,他擅诗词骈文,其词名尤盛;作为学者,他学贯中西、涉猎广泛,被誉为“有清元儒”。钱仲联曾说:“晚清学者开派标宗者文芸阁(文廷式)、王半塘、朱古微,巍然鼎峙称巨匠,然以词人而为学人并身系政局之垂者则独推芸阁。”(《纯常子枝语序》)文廷式的三重身份环环相扣,是开启文氏研究的管钥所在,然追本溯源,打造此管钥的核心实为文氏的君子品格,即忠君爱国的家国情怀。

  文廷式的君子品格源自家族传统。据文氏族谱载,江西文氏始祖名翁,为西汉景帝后期的蜀地郡守。他在任期间,勤政爱民,曾大力兴办官学,为改变当地文化落后状况作出了杰出贡献。班固《汉书》载:“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南宋末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又为江西文氏家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忠君爱国、至死不渝的崇高志节深深烙印在文氏后裔的心中。

  明武宗年间,江西文氏的一支自吉安迁徙至萍乡,即萍乡文氏,文廷式便是其十世子孙。萍乡文氏“仕宦逾百年”,延续了忠君爱国的家族传统,代代相承。文廷式《畅志诗》曾云:“家风重名节,十世清德绍。”对文廷式影响最大的是他祖父和父亲。文廷式的祖父名晟,为官素有廉洁奉公、爱民如子之名,清咸丰年间曾以“广东第一清官”之誉任惠州知府,后在战役中以身殉节,被清廷追谥为“壮烈”,并建专祠予以祭祀。文廷式的父亲名星瑞,曾协助其祖父在地方赈灾济贫,祖父去世之后,其父请兵出征,后官至广东高廉兵备道。祖辈、父辈的言传身教,使得忠君爱国的家国情怀深入文廷式骨髓,成为其一生做人行事的准则。

  文廷式的君子品格影响了其政治思想。成长于“清德”之家的文廷式,他的君子品格在青年时期即有所展现,当时与他有学术交游的日本人冈千仞就曾评价道:“尤用心家国之事,必为他日伟器。”(《观光纪游》)文廷式“博览强记,文采斐蔚”,曾名列“清流”,“誉噪京师”,加之他曾为瑾、珍二妃未出阁时的业师,故而颇得光绪帝及帝师翁同龢的青睐,仕途一路高升,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兼日讲起居注官,署大理寺卿,成为帝党中坚人物之一。

  文廷式的君子品格决定了他在毕生的政治生涯中,始终以忠君爱国为思想主旨。甲午战争时期,他曾上书主战,痛斥李鸿章昏庸误国,并要求取消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战败后,他又积极与康、梁等人组织各种维新活动,并劝导光绪帝变法,终招致后党忌恨,被革职出京,永不叙用。

  此后,文廷式虽远离庙堂,却仍心系国事,先后撰写了《罗霄山人醉语》《纯常子枝语》等著作阐明其政治思想。他深刻意识到“中国积弊极深”,“变则存,不变则亡”,故而积极倡导“君民共主之政”。他还阐述了政治改良的途径,即“先有学堂而后有人材,有人材而后有政治”。他认为,封建科举制度阻碍了社会进步,必须予以废止,并倡导建立新式学校以开民智,而教育内容不能局限于传统经史典籍,还应“取西人之学,以裨中国之不足”。

  此外,他还十分重视对妇女儿童的教育,认为“妇学不明,则小儿之幼学已误”,因此女性也应多关注“外事”“以学问为乐”。他还精准预言了改革后效,云:“十年而大变,三十年以后,人才足用,可以不受外侮矣!”文廷式的先进政治思想几乎达到了时代背景下的最高水准,沈曾植盛赞其为“东洲先觉者”(《清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君云阁墓表》)。

  文廷式的君子品格亦影响了其词创作。近代中国社会险象环生,词坛上“词史”说盛行。文廷式的君子品格决定了他必会自觉地“以史入词”“以词为史”,故记录家国之事、抒发感时忧世之情成为了词集《云起轩词》思想内容上的主旋律,诚如章士钊所言:“云起轩中寸寸愁,山河破碎不堪休。”(《论近代诗家绝句·文道希》)文廷式的君子品格亦决定了他的词风必会宗尚性情相类的苏辛。如《水龙吟·落花飞絮茫茫》《祝英台近·剪鲛绡》等诸多词作,皆神似苏辛之风骨而又愈发兀傲雄郁,这与其君子品格是密切相关的。诚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文廷式的君子品格还决定了他的词风必会宗尚品格际遇相类的屈原,如《屈子祠怀古》就自言:“平生读楚骚,流涕沾绢素。”故《云起轩词》中常有化用楚辞的词句,或是出现与屈原相关的楚地风物,或是亦以“香草美人”意象为喻寄托其忠君爱国之情,如《贺新郎·别拟西洲曲》等便是此类代表作。

  此外,文廷式还有一些如《菩萨蛮·帘波轻漾屏山悄》《清平乐·春人婀娜》等模拟花间词的作品,词风清艳而又饱含深情,异于历代学习花间之作多有庸俗媚态之弊,皆因至真的家国情怀起了主导作用。故胡先骕评价道:“《云起轩词》之胜于时贤者,以其令词逼肖花间,非他人所能企及。”文廷式以其多元词风及“词史”精神在近代词坛独树一帜,曾被龙榆生推崇为“清季四大词人”之一。朱祖谋誉其“拔戟异军成特起……兀傲故难双”(《望江南·题云起轩词》)。

  文廷式的君子品格还影响了其词学观。文廷式的词学观散见于《云起轩词序》《纯常子枝语》等著作中。他热爱家国、坚守本心的君子品格决定了词学观的核心注重立意与“写其胸臆”。文廷式的词体观与词史观皆近常州词派,认为“词者,远继风骚,近沿乐府”,并非小道,故作词应注重立意,尤其是抒发家国之情的大题材。他推崇北宋词,认为“词家至南宋而极盛,亦至南宋而渐衰”,“极盛”之因是出现了“写其胸臆”的辛词,“渐衰”之因是姜、张、梦窗等词皆为声律所“囚拘”导致“意旨枯寂”,故“沿及元明,而词遂亡”,待至清代,词体复兴,然推崇姜、张的浙西词派依旧重蹈覆辙。

  文廷式主张作词应“写其胸臆”,如苏辛般才情豪放、感慨家国,而不必如浙西派囿于声律;读词则“心通比兴足矣”,不必如常州派过于附会,“字字主张道学”。文廷式的词学观有着超越宗派之见的独特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代文人渴望突破传统思想牢笼的时代诉求,正如杨柏岭所言:“文廷式词论与其个性、治学精神、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走向等密切相关,也是中国传统词学向现代词学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