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金融支持作用 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2020年08月12日 07: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12日第1987期 作者:魏伟

  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突发公共事件频发,极大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客观上对新时代发挥金融支持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金融支持政策类型多样

  近年来,我国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时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并积累了相关经验。特别是面对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先后出台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一揽子计划,其中的金融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扩大信贷投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首先是保持整体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其次是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强化信贷精准投向,加大对有关重点行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最后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立足风险可控的前提,对信用良好、具有较强竞争力,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第二,调整基准利率,发挥利率在宏观调控中的积极作用。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释放资金流动性,减少企业经营财务负担。第三,积极推进货币互换,增加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一方面,推进双边本币互换。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六个经济体的央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另一方面,扩大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迅速启动外汇储备危机应对机制,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

  打好金融支持“组合拳”

  2020年以来,党中央适时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的宏观政策要求,为在复杂形势下发挥金融保障作用指明了方向。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及时制定出台多条支持疫情防控的金融政策,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应对疫情冲击,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及时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把握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节奏,央行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投放流动性。今年以来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1.75万亿元长期资金,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二是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央行专门安排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向疫情防控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定向支持。同时增加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和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普惠性资金支持,促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三是降低银行资金成本,降低贷款实际利率。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推广运用。同时,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对商业银行运用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予以贴息,大幅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四是保持汇率总体稳定,实现对外均衡。通过持续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增强,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基本平衡。同时积极推进双边本币互换,通过积极使用外币余额折合,在促进双边贸易投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是强化政策协同,统筹发挥政策合力。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对于疫情防控重要医用物品和生活物资生产企业提供财政贴息。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企业需求,通过展期、续贷等方式,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含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贷款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总体来看,通过引导贷款投放、降低贷款利率、发挥政策合力等一揽子措施,我国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更为通畅,金融类机构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充分,确保了市场机制的良好运转,尽可能降低了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加快提升金融支持能力

  由于突发性、普遍性和非常规性等特性,突发性公共事件更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保障能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升金融服务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实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一是完善金融保障组织管理体系。把建立健全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金融保障组织管理体系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一方面,建立权威高效的金融保障应急机构,负责制定金融保障规划、计划和预案,领导组织与协调金融政策实施等。另一方面,进一步理顺金融保障运行机制。针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对金融资源的实际需要,科学研判金融保障的政策工具组合、高效筹资所需的资金规模,明确金融保障的需求方。

  二是健全我国金融安全预警机制。建议在完善监测指标体系、强化预警分析和健全应对策略上持续发力。在预警指标体系方面,宏观层面充分考虑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经济影响,如涵盖经常项目差额占GDP之比、对外负债率和偿债率、国家外汇储备、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等指标。微观层面重点反映金融机构安全,如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比例和经营效益状况等指标。在强化预警分析方面,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深入开展监测指标关联分析,在全面深入掌握多方因素的基础上系统得出分析结论。

  三是综合运用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工具。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构建多元化金融保障体系提出了迫切需求。例如,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处理好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防风险、控通胀的关系,促进多种政策工具优势互补,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在金融支持方面,可以通过再次降准、定向降准、适度降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力度,加大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等政策工具的灵活力度,实施适度宽松且精准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度降低贷款门槛、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提供更大力度的信贷支持。推出一系列创新性保险产品和保险机制,拓展保险在灾害救助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在积极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的同时,积极支持公司债券的发行,扩展发行规模,增加发行品种,延长债券期限。只有把不同金融支持政策工具的优势切实发挥出来,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凝聚合力。

  四是持续加强我国金融支持法制建设。一是加快研究制定关于金融支持的法规条例,进一步明确金融监管机构、各层级金融机构的职责,确保在实施过程中权责匹配,有法可依。二是细化具有行业特点的金融支持配套制度。例如,完善商业银行金融支持配套制度,明确发生突发性公共事件时加大信贷投放支持的目的、利率、期限、适用范围,同时对金融支持可能涉及的激励约束等内容给予明确。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