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重塑风险管理课程
2020年11月18日 10: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18日第2050期 作者:郑荣年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准确判断风险隐患,科学制定应对措施,需要培养大批风险管理人才。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培育一流的风险管理人才,就要有一流的风险管理教学,而要有一流的风险管理教学,则要有科学的教学模式。近年来,金融业发展和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使得面向知识点的传统风险管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必须以提升复杂风险管理能力为目标开展混合式教学,从而适应金融业快速发展对创新型风险管理人才的需要。

  提升风险管理人才培养能力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对此,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对于加强风险管理都有非常清醒的认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居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位,其中应当重点防控金融风险。当前,风险管理呈现三大特征。一是互联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和金融工程的发展给风险管理带来了新方法和新工具。二是金融体系发展使得金融风险的形成机制、触发机理、传导路径呈现出新特征和新变化,各类风险多点多发、相互交织,风险间的传染渗透效应更为明显,风险日趋复杂化决定了风险管理的难度和必要性。三是要素市场化的推进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对风险管理服务提供了新需求。这对高校的风险管理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要求高校通过教学改革,提升风险管理教学水平,真正培养出政治过硬、熟悉金融业务、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掌握风险管理知识、能使用金融科技和金融工程的方法、有效控制金融体系复杂风险和向实体经济提供风险管理输出的创新型风险管理人才。

  培养风险管理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学。传统的风险管理教学多是面向知识点的课程教学设计,以课堂讲授为主,受制于时间、空间、技术等约束条件,存在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前沿性、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实现个性化设计、教学效果反馈不够及时等缺点,已不能满足高效提升风险管理人才培养能力的需要。

  混合式教学是面授教学与在线学习的结合,是结合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和线上开放式教学(如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两者优势的教学模式。面授教学是经典课堂与翻转课堂的结合,承担辅导、交流、研讨的个性化学习指导,弥补在线学习缺乏直接交互的缺陷。在线学习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行大批量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传授。混合式教学并非面授教学与在线学习的简单叠加,而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灵活地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学习活动进入学习,进而提升能力。其核心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教学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结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已有研究表明,设计合理的混合式教学能有效地发挥各种教学方式在不同类型知识学习上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

  因此,高校要提升风险管理人才培养能力,就应该改革教学模式,基于教学目标的合理分解,借助混合式教学法对整个教学过程重新进行系统性的设计。在线学习侧重于对风险管理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记忆、理解和掌握,面授教学侧重于综合运用风险管理理论与技能知识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重融合和教学资源匹配,提升学生的复杂风险管理能力,推动培养创新型风险管理人才。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

  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新型风险管理人才,广东金融学院自2018年起,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依托,在案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启动混合式教学改革,围绕提升学生复杂风险管理能力这一目标,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是通过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带动线下教学资源优化,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将部分原有的线下资源经过优化后上线,例如根据相关课程内容、知识点录制授课视频,制作在线习题与测试题库,提供学生研讨的案例库以及线上交流平台等,充分发挥了网络技术的可视化、可动态更新以及交互性。建设线下的“实验”和“实践”两个课堂。通过依托学院的实验室建设模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展虚拟仿真实训实验。根据教学需要,建立起和相应金融机构合作的实践基地,帮助学生建立起与业界的联系。学生可以通过到金融机构参观访问、座谈和实习,了解金融机构的业务运作与风险管理,开发项目选题。

  二是通过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的混合。课前,教师将设计好的网络课程资源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发布,学生接收学习任务后,获取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案例讨论,教师提供一定数量的在线习题,检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与理解情况。课中环节从线上转入课堂教学,教师的工作主要有:对学生在线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共性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开展案例讨论和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课后环节主要是巩固与拓展,包括进行阶段测试,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开展虚拟仿真实验和实践环节。

  三是突出学生主体,实现教学方法的混合。教学方法是教师达成教育目的之手段。风险管理类课程教学可以有多种方法和技巧,概括而言,其基本方法和技巧是突出学生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方法受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制约,不同的教学方法会达成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线上自主学习有助于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要求,但对高阶能力的发展就比较欠缺。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但对于基本理论的传授就显不足。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环境条件、学生水平等因素,建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四是强化产教融合,实现校内校外的混合。校企联合授课,引入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专家与校内教师联合授课,校内教师全面负责校内课堂讲授环节的课堂教学及指导,校外专家完成讲座课程部分的授课,主要讲授风险管理的最新发展动态。组织学生到微众银行、腾讯金融科技等机构调研。要求学生与校外导师进行访谈,了解风险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协同开发风险管理案例。

  五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实现学习成效评价的混合。在课程考核中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相结合,覆盖学生学习全过程以及多重能力,除包括传统教学评价中对概念、理论、方法、分析计算技能的掌握程度外,还应包括实验、综合案例分析、表达、主动思考与探究、研讨、自学、合作与协助等能力。为此,我们制定了多元化学习成效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能力并使每一项评分都有依据。

  以互联技术、分布式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崛起给金融行业和教育行业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风险管理“金课”,培养创新型风险管理人才,是非常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对风险管理课程进行重塑,突出信息时代风险管理的最新发展,强调复杂风险管理能力训练,为创新型风险管理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系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基于产学合作的《风险管理与资产证券化》课程优秀案例库建设”(2017QTLXXM41)、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创业金融学》课程设计与案例开发研究”(201709k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