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浸润下的苏州城市精神涵养
2020年06月08日 09: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8日第1942期 作者:陶莉

  因地理环境、发展历史、产业结构、人口变迁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城市各具特色,但城市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兼具内化和外显特性的城市精神。在底蕴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育而成的城市精神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城市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如今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的排头兵。苏州的城市发展历史,积淀和凝练了吴文化的崇文重教、尚智坚忍、柔雅精细、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敏锐灵活等特点,从而形成了具有苏州独特个性色彩的文化和城市气质。吴文化所特有的人文精神气质也让苏州这座古城有着充沛的张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推动它在历史潮流中与时俱进,引领创新。

  第一,吴文化是苏州城市精神的基石和源泉。

  历经时代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常常以不同的艺术样式,如历史文物及各类文化遗存等展示有关城市的风情风貌,从而体现这些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精神文化特质。自泰伯、仲雍“以天下让”,南奔至江南一带以来,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广大民众逐渐积累和丰富了吴地优秀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濒海环湖、立山横江的“山水形胜”,造就了吴地的人文品格与文化精神。2500多年前,伍子胥构筑阖闾大城,“相土尝水”,遵循水文地理和自然法则,科学的城市选址和布局使苏州这座古城从未发生大的迁移,这也为苏州城市发展提供了空间上的稳定性。南北朝以后,随着大量世族南迁,苏州逐渐形成了崇文重教的社会风气和人文传统。南宋后,苏州集聚大量英贤,包括文人墨客、学者诗人、致仕或退隐的官员以及大批商人,从而使得当地人文气息繁盛,社会风气朴实向善。明清以后,因运河而兴的苏州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南北货物集散、贸易发达、百业兴旺、物产富饶,“以肆市胜”,是“资本主义萌芽和阶级意识产生的温床”。除了高度发达的经济,在文化层面上,明清时期苏州文人集聚、科举繁盛,养成了温文尔雅的城市气质,状元和昆曲成为苏州的文化符号,至今仍有三元坊、状元博物馆、昆曲博物馆等标识性文化遗产。苏州城市风貌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极致,运河与秀雅精致的私家园林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片,吸引了来自东亚、欧洲乃至美洲的注意力和倾慕之心。晚清时期,苏州是全国最早进入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是苏州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和集聚地,是吴文化勇于开拓创新特性的体现,这与泰伯、仲雍南奔开发江南荆蛮一带的开拓精神一脉相承。在现代化进程中,苏州坚持古城保护原则,以立法的形式保护苏州古城历史格局、传统风貌,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保护的同时创新发展,工业园区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新城,也是中外合作的成功典范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标杆之一。苏州“既古又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

  第二,苏州城市精神是吴文化的凝练和升华。

  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认为,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作为一种典型的文化渗透型创建机制,苏州城市精神充分发挥了吴文化中积极因素的渗透作用,有效地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世俗文化与高雅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在苏州城市发展历史上,实现了城市文化的整体跃进,从而形成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文化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苏州城市精神到“崇文睿智,开放包容,争先创优,和谐致远”16字苏州精神,无不蕴含着吴文化的特性。苏州城市精神有机地结合了苏州的历史与现实、吴地文化与城市精神、“三大法宝”与新时期价值追求,充分凝练了吴文化的历史特性、丰富内涵和现实追求,富有鲜明的苏州特色和个性。崇文重教的吴文化特色,使得苏州文化事业在全国处于前列,是著名的“院士之乡”,古城保护机制成为全国标杆,并获评“世界遗产典范城市”。兼收并蓄的宽容态度和善于集长补短的变革创新精神,促使苏州经济总量高,创新竞争力强,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园区建设成果斐然。

  第三,苏州城市精神涵养要汲取吴地传统文化营养,坚守文化特色。

  城市精神对外发挥吸引人才和影响力辐射作用,对内有凝聚人心、激励民众和价值导向等作用。吴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特色鲜明。苏州这座具有独特气质的历史文化名城要涵养城市人文精神,激发和提升文化软实力,需要从吴地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坚守吴文化特色。涵养苏州城市精神,首先要坚持延续文脉,保护城市特色。以吴文化数千年的底蕴和包括古城、水乡、昆曲、古琴、各类手工技艺在内的文化遗产作为培育城市精神的源泉,实现地方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次,活化文化遗产记忆,提升苏州城市精神传承的具象性。在城市景观建设中,通过借用和移植、再造和重塑、保存和转换等方式,对历史文化与城市风情进行创造性重构和转换,以彰显城市精神的独特性,进而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最后,升华对先贤哲人及相关历史事件的记忆,增强苏州城市精神传承的生动性和深刻性。在苏州悠久的城市发展历史上,贤者众多。包括“以天下让”开拓江南文明的泰伯,苏州城的建造者伍子胥,南方夫子言偃,有“先忧后乐”高尚道德情操的范仲淹,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重要贡献的叶圣陶等,不胜枚举。在他们身上显露出的吴地传统历史文化脉络和精髓,是当代城市建设的精神力量源泉之一。升华对先贤哲人及相关历史事件的记忆,可以培育主流价值观,促进市民规范自身行为和养成健全人格。

  涵养培育苏州城市精神,需要坚持汲取吴地传统文化营养,坚守古城文化底色,活化文化遗产并创新性传承,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先进文化充分融合,改善城市文化环境,形成鲜明的苏州文化特色和亮点,使其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2018ZDJD-B018)研究成果)

  (作者系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