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化与苏州经济发展
2020年06月08日 09: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8日第1942期 作者:孙学文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苏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苏州抢抓开放型经济发展机遇,实现了强势崛起。目前,苏州的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规模等在长三角城市群中都紧随上海排名第二。据有关机构统计显示,2019年苏州GDP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第六、财政收入排名第五。与1978年相比,苏州GDP增长了600多倍,以0.09%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2.1%的GDP、2.4%的税收和7.7%的进出口总额。截至2019年底,苏州全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320亿美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有15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苏州投资,共设立了400多个投资项目;苏州的上市企业总数超过150家,其中境内上市企业120家,位居全国第五,科创板上市企业6家,位居全国第三;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11年保持江苏省第一,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052家,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8.26件,同样位居全国第五;“国家级重大人才引进工程”人才达262人,其中创业类135人,位居全国第一;拥有全国唯一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2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城市组织授予“世界遗产典范城市”称号。

  吴文化对苏州经济发展的支撑

  第一,苏州的“三大法宝”。伟大事业的实现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牵引,精神力量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过去4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中,苏州人悟出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道理,苏州大地先后诞生了以“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为核心的“张家港精神”,以“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为标志的“昆山之路”,以“借鉴、创新、圆融、共赢”为特点的“园区经验”,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敢为天下先”“样样争第一”的先锋模范人物。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并称为苏州“三大法宝”,是苏州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培育、塑造的时代精神,是苏州的传家宝,是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也为底蕴深厚的吴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和时代活力。

  第二,吴文化是“三大法宝”产生的文化根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每一种精神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土壤和时代背景,悠久、灿烂的吴文化是苏州“三大法宝”孕育产生的深厚文化根基。2500多年前,吴王阖闾任用贤才,大胆重用楚国的伍子胥、齐国的孙武。伍子胥奉吴王之命,通过“相土尝水、象天法地”建造了阖闾大城,即如今的苏州古城区,其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为国内外所罕见。至明清时期,苏州成为全国的“工艺之都”和著名的商品集散中心,经济、文化发展呈现双峰并峙的局面,成为全国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2500多年来,世世代代的吴地人民积淀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吴文化,为吴地的繁荣发展、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苏州获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吴地以环太湖流域的苏州、无锡、常州为主要区域,辐射到松江(今上海西南部)、浙江嘉兴、湖州等地。吴文化是吴地人民数千年来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称,以崇文重教、开放包容、精致、家国情怀等为典型特征,已渗透到苏州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成为苏州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

  崇文重教是苏州这座千年古城不懈传承的精神特质。苏州是著名的状元之乡,古代状元数量居全国各城市之首。清朝共有114名状元,出自苏州的就有26名;苏州还是著名的院士之乡,苏州籍“两院”院士超过110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开放包容成为苏州的第一气质。作为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苏州实有人口超过1500万,其中一半以上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新苏州人”。苏州连续8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十大城市”,全市常住外籍人口超过2万人,常住台胞14万人。精致是苏州的最典型特征。苏州人创造了独领风骚、内涵丰富的物质文明,“苏作”“苏式”“苏意”“苏工”等成为中国历史长廊里闪耀的时尚标签。苏州园林、香山帮建筑、苏绣、缂丝、宋锦、玉雕、核雕、苏州评弹、昆曲等成为吴文化的典型代表。精致对苏州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表现在苏州人做事的精细周密、精益求精。苏州历史悠久,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其中不乏具有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顾炎武恪守“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行为准则,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名言,影响深远。

  吴文化为苏州“开放再出发”提供精神动力

  作为区域文化,吴文化的特质总是在与其他区域文化的比较中显现的,也总是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嬗变。苏州毗邻上海,受海派文化的影响较大。上海的海派文化具有开放、创新、多元等特点,对于吴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当前,苏州要把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倡议叠加实施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重大布局。以上海为龙头,全力做好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可以与上海实现协同增强效应的现代国际大都市,在做强一体化内核中实现“市域一体化、沪苏同城化”。苏州正在深入论证“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的城市发展愿景,吴文化在苏州城市发展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当下的苏州,再次站到了历史性跨越的新起点上,开放成为苏州的第一共识,创新成为苏州的第一动力,人才成为苏州发展的第一资源,发展成为苏州的第一要务。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不时显现,“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苏州对美贸易占全国八分之一、江苏全省三分之二,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比较大。与此同时,挑战还来自国内城市间的竞争。苏州要继续传承弘扬“三大法宝”,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以实体经济的规模优势、制造业体系完备的产业链优势、先行先试的开放优势、古今辉映的人文优势以及亲商重商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继续走在高质量发展的最前列,再次创造出让世人刮目相看的苏州奇迹。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2018ZDJD-B018)研究成果)

  (作者系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授、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