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红嫂精神” 助力大学生德育培养
2020年08月31日 09: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31日总第2000期 作者:尹海燕

  沂蒙红嫂是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沂蒙山区英勇支援前线的女性群体。沂蒙红嫂在支援前线过程中体现出的爱国爱党拥军、无私奉献、忠诚勇敢等优良品质被称为“沂蒙红嫂精神”。“沂蒙红嫂精神”是从红嫂送夫送子参军、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筹军粮、缝军衣、做军鞋等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中凝练与升华而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在新时代大力弘扬“沂蒙红嫂精神”,有助于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青年对党的领导的信心,涵育青年的无私奉献精神。

  培养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沂蒙红嫂事迹是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塑造青年价值观的优质素材。“母送儿,妻送郎,最后一子送战场,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件破棉袄,盖在担架上”,是沂蒙红嫂拥军爱国的真实写照。顾秀莲大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救治伤员;聋哑妇女明德英多次掩护和救活伤员;王换于带领家人开办的战时托儿所抚养了40多名革命后代;在孟良崮战役中,以李桂芳为代表的32位妇女用七块门板和身体组成“女子火线桥”;“沂蒙六姐妹”日烙煎饼八百斤支援前线……沂蒙红嫂的一桩桩英勇事迹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心灵。她们支前拥军的动力是什么?那就是保家卫国的朴素爱国主义情怀,这种爱国主义情怀转化成无穷的力量,使沂蒙红嫂由柔弱的家庭主妇变成英勇的革命战士。

  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青年中宣传沂蒙红嫂的爱国主义事迹,易引起情感共鸣,渲染力极强,能够让青年感同身受。青年受榜样的熏陶,会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当代中国青年拥有爱国主义情怀,可以使自己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道德上,树立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自觉遵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等道德规范;在行动上,善于学习、勇于担当、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奋力拼搏。

  坚定青年对党的领导的信心

  “沂蒙红嫂精神”之所以能够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首先,正是在党的领导下,当时的沂蒙女性才有了知晓国家革命形势、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思想主张的机会,才有了识字,学习知识、革命理论和提高思想觉悟的机会,为“沂蒙红嫂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其次,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沂蒙地区许多女性积极入党,女性组织得以完善,女性干部快速成长,为“沂蒙红嫂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组织保障和领导支持。最后,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沂蒙地区形成了“党爱民,民爱党”的深厚党群关系,为“沂蒙红嫂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情谊深厚的党群关系得以建立,“沂蒙红嫂精神”得以形成,这些事实有助于增强青年对党的领导的信心,坚定青年拥护党的领导的决心。“沂蒙红嫂精神”让青年认识到,密切的党群关系是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在新时代,党的领导能够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意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也会拥护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和智慧迎接挑战、共克时艰,共创中国奇迹。

  涵育青年的无私奉献精神

  沂蒙红嫂舍生忘死、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令人震撼、令人动容,让人的灵魂受到洗礼、精神得到净化。沂蒙红嫂的事迹盈千累万。沂蒙母亲王换于含泪让儿媳把奶水和营养品让给革命后代吃,保证革命后代个个健康成长,自己的4个孙子却因营养不良而夭折。“拥军妈妈”胡玉萍在战争年代投身拥军支前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像女儿一样照顾村里的烈军属和五保户老人,随儿子去抚顺后辛苦养猪,义务给部队提供猪肉改善生活。她还写了一首《奉献歌》:“一天不为党奉献,饭菜再香难下咽;两天不为党奉献,吃了蜂蜜也不甜;三天不为党奉献,脸红耳赤羞满面;五天不为党奉献,对党有愧心感叹;十天不为党奉献,思想灵魂半瘫痪。”朴实感人的《奉献歌》正是红嫂胡玉萍一生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写照。

  沂蒙红嫂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青年中宣传“沂蒙红嫂精神”,可以引导青年在工作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为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奋斗终身。纵观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正是无数先烈、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广大人民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我们今日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积极奉献,这样就会汇聚成一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磅礴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域下沂蒙红嫂精神的当代价值与传承研究”(19CDSJ18)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山东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