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基垒台
2023年04月13日 09: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4月13日第2630期 作者:李春根 仇泽国

  社会保障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社会保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进程中地位突出、功能凸显。在新征程上,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化孕育的重大制度文明成果。没有现代化,不可能产生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不会有真正现代化的国家。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作出顶层设计,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十年来,通过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我国目前已基本建成了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全民参保计划的深入实施,截至2022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近13.5亿人,失业、工伤保险分别覆盖2.4亿人、2.9亿人,稳步织就了世界上规模最大且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牢牢守护着亿万人民的美好生活。人民群众不分城乡、地域、性别、职业,在面对年老、疾病、失业、工伤、残障、贫困等风险时都有了相应制度保障,这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努力实现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具体表现为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等。一是多措并举打通全民参保的“最后一公里”。可以考虑适当降低社会保障缴费额度来吸引更多低收入群体参保,通过制度改革将有意愿、有缴费能力的外出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加强对企业用工参保情况的稽查,并提高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二是增强社会保障基金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为了应对人口结构变化问题所引发的基金支付压力,应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健全规范有效的国有资本划转、承接和管理机制,保持基金规模的适度、合理增长;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保值增值。三是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扩大试点的基础上正式落地。随着我国失能人口数量的持续攀升,人民群众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更加迫切。现阶段,应继续累积长期护理保险在制度框架、政策标准、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完善顶层设计;健全稳定的多渠道筹资机制,设立全国统一的失能等级认定、护理等级评定、支付金额与方式、待遇申请享受办法标准,对长期照护服务实行区域化管理,就近为失能人员提供上门或集中护理服务。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到位,实现全民参保基础上的共建共享,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抓好抓实“收入分配调节器”,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突出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差距、改善收入分配功能。一是完善防范返贫致贫的长效机制。应将长期处于贫困线边缘的低收入群体和支出型困难人口纳入救助范围,稳步提高这类群体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对因病、老、残、弱等可能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常态化的动态监测,实现精准识别、有效救助;实现救助方式从传统的生存性救助到发展性救助的转变,增强这类群体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的筹资机制与待遇补偿机制。灵活调整社会保障缴费率,提高社会统筹的比重,适当降低个人账户的缴费比例;在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总体待遇水平的同时,建立差异化的待遇调整机制,重点提高低收入群体和潜在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三是稳步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并缩小不同群体间社会保障待遇差距。当前,应持续推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向纵深发展,加快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省级统筹进程,着力解决好区域间社会保障水平差距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居民与城镇职工之间社会保障待遇差距动态监测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严格控制和逐步缩小群体间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

  用活用准“经济运行减震器”,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要求社会保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撑。一方面,应强化社会保障稳定经济发展功能。一是灵活运用“减免缓”、费率调整等政策措施。推动社会保险费“减免缓”、费率调整等政策措施的适用条件和使用程序法治化、制度化,在完整、准确、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科学施策。二是发挥社会保障基金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基础上,明确社会保障基金在资本市场的投资范围、种类和比例,稳步推动社会保障基金入市,引导资本市场有序发展;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基金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资力度,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增强失业保险、失业救助对经济运行的“逆周期”调节功能。紧盯经济运行情况,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失业救助稳就业作用;严格按照返还比例、返还标准贯彻落实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切实让政策红利惠及企业与职工;提高失业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失业救助资金更多用于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困难群体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能力,通过劳动力要素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应大力弘扬社会保障优良传统,通过社会保障政策在全社会传递正能量,提倡崇尚劳动、社会互助、家庭保障、扶贫济困,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