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语:二语教学研究的新领域
2020年06月09日 09: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9日第1943期 作者:李乐 武和平

  程式语,俗称语块,是指语言中固定或半固定的介于词汇和句子之间的多词组合。程式语通常具有较完整的结构、意义和功能,一般作为整体形式进行辨识、存储和提取,是使用频率较高、预制性较强的多词语言单位。据不同研究者统计,人类自然话语中有50%—70%是由这种模式化的语块构成,如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短语搭配、特殊句式等,在我们的自然语言中俯拾皆是。近年来,程式语在二语教学研究中的价值日渐凸显。

  语言结构有二重性

  长期以来,主流的形式主义语言学理论,如美国结构主义学派和生成语言学派,都把语言系统看作语法和词汇的二分体系:语法是语言系统的规则框架,词汇则是用于填充框架的单词集合,并都把描写和解释由词构句的规则系统作为语言研究的主要目标,因而对语言中大量存在的介乎于词句之间的预制语块“熟视无睹”,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被严重遮蔽。

  随着认知语言学、构式语法,特别是语料库语言学和短语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质疑这种将词汇和语法对立起来的观点,程式语被语言学界赋予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成为语言学多学科关注的焦点。语料库技术日臻完善,为快速、准确检索和提取程式语提供了技术保证。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程式语是心理词典的整体单位,具有整体存储和整体提取的特点,因而具有心理现实性和加工优势。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表明,自然交际中的很多规约化言语行为是通过程式语实现的,程式语因而也成为语言社区成员人际沟通、语言认同和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资源。母语习得研究揭示,儿童倾向于整体提取和整体处理语言输入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程式语信息,语言规则分析仅起辅助作用。

  目前,语言学家越来越认识到人类语言具有分析性(analyticity)和程式性(formulaicity)双重属性。从分析性来看,语言是一个可分析的,以规则为基础,由单词与有限的句法规则构成的相对封闭的层级系统;从程式性来看,语言则是一个程式化的,以记忆为基础,由具有较完整结构与意义/功能的程式语构成的相对开放的系统。人类自然语言的理解和产出正是这两种属性博弈之后的最优选择:前者即人类根据有限的规则创造无限的句子的能力,可以保证人类能创造出优美、生动、鲜活的语言,重点强调语言的分析性、规则性和能产性;而后者则充分利用语言中现有的程式或固定搭配,以较小的认知代价来保证语言交际的地道与流畅,重点在于语言的程式性、组构性和规约性。

  重视程式语在二语教学中的价值

  如何处理分析性与程式性之间的矛盾,是二语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二语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深受形式主义语言学影响,过分强调语言“分析性”属性在教学中的作用,将句子置于语言教学的核心,并且将词汇与句法割裂开来分别进行教学。就词汇教学而言,仅仅满足于对单词本身进行分析和讲解,忽略了由该词所组成的常见搭配、词型、句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就句法教学而言,过于重视句法结构的层次和成分分析,在以语言“分析性”属性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对于语言结构的显性知识得到了强化,但语言交际能力却不尽如人意。

  程式语融形式与意义、词法和句法于一体,具有较完整的语义及特定的语用功能。学习者在成功习得程式语知识之后,使用频率较高的多词语言单位将会以“模块化”的形式进行储存,并且在交际时根据特定的表达需要得以激活,即“整存整取”,无须进行内部结构的分析,可以保证语言理解与产出更加准确和流畅。

  认知心理学先驱G. Miller在一项经典研究中发现,组块(chunks)是人类在记忆中储存信息的基本单位,组块能力在人类认知和学习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揭示程式语在人类语言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比儿童母语习得和成人二语习得后发现,儿童在母语学习中,主要采用“程式性”的学习途径,倾向于从语言输入中提取语言组块并在其语言输出中产出组块化的语言;而成人则主要采用“分析性”的学习策略,即从语言输出中每个构成要素的成分和结构入手来分析和理解整句的意义。有研究者指出,程式语是解释两个“语言习得之谜”的关键之匙:频繁、正确地使用程式语是解释母语和二语习得差异的最主要因素,也是二语者获得接近本族语的选词能力及接近本族语的流利性的决定性因素。基于语言学、心理学和语言习得对语言程式性作用的认识,语言教学法专家Michael Lewis提出了影响至今的以程式语教学为核心的二语教学方法——词汇法。至此,程式语才走进二语课堂,被广泛应用于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研究领域。

  拓展程式语在二语教学中的应用

  程式语教学有助于突破传统的“字、词、词组、语句”层级组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者来说,学习一个静态的词,就如同学习了代数中一个“x”或“y”这样的符号,假如不将“x”或“y”带入一个具体的数学公式中加以演算,它的意义就只能是抽象的,换算者无法理解其内涵。介于词与句法之间的过渡单位——程式语如同数学演算公式,将一个个静态的词组合为同一序列中共现的“横组合”,让学习者了解共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所形成的“横组合”中的“结伴关系”,不仅可以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可以提升组块化的能力。

  在具体二语教学实践中,输入、互动和输出通常被认为是语言习得的关键阶段,研究者们从这些关键阶段入手着力探索了程式语“怎么教”的问题,以便更有效地进行程式语教学。首先,显性的程式语教学必不可少。课堂教学是有效的程式语输入途径,教师以大量输入二语程式语为前提,帮助学习者识别各类固定或半固定的程式语,引导他们理解程式语的意义及表达功能。其次,输入源是促进程式语习得的先决条件之一。在二语课堂及教材编写中使用语料库检索信息,让学习者通过数据驱动学习来观察、感知自然真实语料中程式语的频率分布及使用特点。再次,交际互动是程式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对特定程式语特征的关注,又涉及真正意义的交流。在互动过程中,训练学习者注意有用的程式语,通过多模态视听觉呈现、强化输入或元语言注释来提升程式语意识、强化程式语运用。这些方法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程式语教学途径,为程式语二语教学领域引进了新的方法与理念。

  程式语教学有助于培养目的语语感并产出流利、地道的表达。有研究者指出,母语者在现实交际中对程式语的大量使用,正是表达流利、措辞准确的主要原因。程式语具备“整存整取”的特点,促使学习者在语言使用中将注意力从分析句法层级关系转向语义的感知与语篇的连贯,从而增强目标语语感。学习者依赖程式语知识可以降低语言存储与提取的负荷,保持现实交际中言语表达的准确性与流利性,避免了“不地道”的表达,逐渐达到趋近于母语者的语言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二语教学中语言“分析性”与“程式性”的双重属性不可偏废,任何单独一面都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应建立分析性与程式性教学之间的平衡以实现二语教学的最佳效果。因此,如何实现二语教学中分析性与程式性相统一,是我们今后需要深入思考的新命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使用’的汉语程式语二语加工与习得的实证研究”(18BYY07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