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藩对汉儒易学的贯通与发扬
2022年05月31日 09: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5月31日第2417期 作者:冯璠

  江藩(1761—1830)早年受业于江声、余萧客,学宗吴派,博洽群经,尤深汉诂。惠栋倡汉学于江南,他的《周易述》“主发挥汉儒之学,以荀爽、虞翻为主,而参以郑玄、宋咸、干宝诸家之说,皆融会其义”。江藩的经学著述展现出对汉学的尊崇,其中,他的易学著作《周易述补》承续惠栋,依据《周易述》原书体例补“鼎”至“未济”十五卦和《序卦》《杂卦》二传,在内容上一脉相承,奉汉易学为圭臬,融会汉儒易说以治易。

  正如惠栋在其易学著述中考索孟喜、京房、虞翻、荀爽、郑玄等汉儒易说,江藩《周易述补》援引了大量汉儒易说以解易,以期承袭汉易诸家学说之学路,还原汉易学完整面貌。例如,以象数解易是汉易的典型特征,江藩在解易时就运用了孟喜的“消息说”“卦气说”、虞翻的“纳甲说”、京房的“八卦六位说”、郑玄的“爻辰说”、荀爽的“升降说”等易学学说。当时汉儒学说多散佚,江藩为补充汉儒易说,不仅多处征引李鼎祚《周易集解》,而且引用南宋朱震《汉上易传》。例如,江氏注疏“涣”卦爻辞“用抍马壮,吉。悔亡”时说:“朱震《汉上易传》曰:‘虞翻、陆绩本作‘壮吉悔亡’。’”江藩《周易述补》中很少提及宋儒易说,此处为补充虞翻、陆绩之说而引用朱震《汉上易传》,显然是出于保存、延续汉儒易说的目的。

  江藩不仅搜集、补充汉儒易说,而且为了印证汉儒易说,广泛引用经史子集、天文地理相关典籍。例如,在注疏“震”卦第二爻时引用《淮南子》以证京房“震,东方也,属木”之说;在注疏《彖下传·丰》时,征引《诗经》《毛诗正义》《春秋传》以及唐代傅仁均《三大三小历》中的历法与天象相关内容,以印证虞翻“八卦纳甲说”;在注疏“中孚”卦时,兼采《周易参同契》《易纬乾凿度》的观点,以证郑玄“十二月爻辰说”。除此之外,江藩还直接援引惠栋的言论以佐证与阐释汉儒易说。比如,他在注疏《杂卦传》时引用惠栋言论“京房《易·复卦》曰:‘崩来无咎’,谓剥艮上爻反初”,补充了京房易说,辅助疏释了“无妄,上之初”句,并佐证了虞翻的言论。他在“震”卦注疏中借助惠栋对京房“八卦六位”说的阐释,申发了京房“八卦六位”说,并结合《礼记正义》《易林》展现了八卦卦象、爻辞与历法、天干地支、五行的关系,由此阐明了京房“六二木爻,震之身也”之义。

  江藩“受《易》汉学于元和通儒艮廷征君,始知六日七分,消息升降之变,互卦、爻辰、纳甲之说”,深得惠氏易学研究之长,因此他在《周易述补》中并非简单地搜集、印证汉儒诸家易说,而是对汉代易学各家学说融会贯通,并践行于书多处注疏中。

  江藩融合汉儒诸家象数学说以释卦辞,不以一家为专。例如,在《彖下传·归妹》“归妹,天地之大义也”的注疏中融合虞翻“八卦纳甲说”“四象说”、京房“八卦六位说”、孟喜“四正卦说”“六日七分说”等多家易说以解释卦辞。他取虞翻“乾主壬,坤主癸。日月会北。震为玄黄,天地之杂。震东兑西,离南坎北。六十四卦,此象最备四进正卦,故‘天地之大义也’”,为此爻作注。在疏中先详细介绍了“八卦纳甲”说中八卦、十天干、方位之间的关系,八卦与天干相配依次是:乾甲—坤乙—艮丙—兑丁—坎戊—离己—震庚—巽辛—乾壬—坤癸。这正与《周易参同契》“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相对应。然后运用“八卦六位”说指出“乾下卦主甲,上卦主壬。坤下卦主乙,上卦主癸”,由此解释了“乾主壬,坤主癸”。江藩以孟喜“四正卦说”释虞翻“离日,坎月,日月会北。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之文,又以虞翻“四象说”、《汉书》《易纬·是类谋》阐释“四正”之卦,再由“四正”之卦引出孟喜“六日七分七十二候”,环环相扣,将八卦与方位、历法、气象等都联系起来。最后证明六十四卦中,仅“归妹”卦的卦象“乾坤括始终”,“四正”具备,故有“天地之大义”。

  江藩亦贯通结合当位、互体、卦变、旁通、升降、消息等解释爻辞,具有整体意识,注重运用爻、卦之间的种种联系以释易。例如,在注疏“渐”卦卦辞时,他采用虞翻之义。“否三之四者,否坤下乾上,三之四,四之三而成渐”,展现了“渐”卦由“否”卦演化而来的过程。“渐”“否”两卦为交互卦,即“否”卦第三爻、第四爻换位变为“渐”卦。“渐”卦与“归妹”卦旁通,“归妹”之卦,下卦为“兑”,兑为少女,《序卦传》曰:“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故“渐”卦为女归渐进之卦。“坤”卦三爻为阴爻,换至第四爻,居阴位,故当位。“坤”卦初爻也为阴爻,而居阳位,故失位。通过对此卦卦辞的解释,江藩揭示了卦与卦之间的发展与转化,爻与爻之间的变动与联系。正是由于他将《周易》原文、汉儒《周易》学说融会贯通,才能如此清晰地展现出易学系统中的变化与发展。

  江藩援引各家易说以解释《周易》的深层意蕴时,难免遇到学者不同易学观点相抵牾的情况。对此,他也有自己的选择与见解。很明显,汉儒之说是他最常见的选择。例如,在解释《象下传·丰》“丰其屋,天降祥也”之“祥”时,江藩列举了学者们对“天降祥”的不同理解,然后取孟喜、郑玄之说,并引用《左传》、干宝加以解释。当然,在他力图贯通汉儒诸家易说时,也需处理不同汉儒之间彼此相悖的观点。根据《周易述补》援引汉儒易说的统计数据,江藩对虞翻的主张尤为偏重。在其补注的“鼎”至“未济”十五卦中,每一卦的注疏中都会引述虞翻的观点。以“震”卦为例,江藩注卦辞三句皆取虞翻义,注疏爻辞引虞义、虞注共11次,其中包括以象数解易的“虞氏逸象”5次。在解释“艮”卦六二爻辞“艮其腓,不抍其随,其心不快”时,他在疏中指出“抍,《释文》作承,虞作抍,今从虞”。在解释六五爻辞时,指出“有孚,王弼本作有序,今改从虞氏”。在这两例中,面对相悖的字词观点,江藩均是遵从虞翻的观点。由此可窥见江藩对虞翻的重视与认同。但江藩对汉儒易说的选择并非专主虞翻一家,也不一味盲从,而是有着自己的取舍凭据。例如,“丰”卦第三爻爻辞“折其右股”之“股”,姚信作“股”,虞翻作“肱”。面对两位学者的不同观点,江藩没有专从虞翻之说,而是采纳了姚信之说。他在取舍时说明了缘由,“噬嗑艮为肱,本卦互巽,不必遠取噬嗑”。“噬嗑”卦下互艮,艮为肱,此说本身无误,但江藩进一步指出,“丰”卦下互巽,《说卦传》曰“巽为股”,本卦已有此说,故不必向外取他说。又如,他在注解“泰”卦第五爻时,指出“帝乙归妹”中的“帝乙”为“汤”,不仅列举了子夏、京房“以帝乙为汤”的观点,同时援引“京房《易》载汤嫁妹之辞”,以佐证此观点的正确性,并运用惠栋“泰”卦疏驳斥虞翻“据《左传》以为纣父”的观点,点明虞翻之观点是错误的。

  江藩接续惠栋,阐扬汉易,柯劭忞评价江藩“渊源有自,赓续其书,不失家法”。王鸣盛说:“惠氏《周易述》未成而没,上舍(江藩)补之。”梁启超也称江藩《周易述补》在治易上为“清代疏注之宏博精确者”。可以看出,江藩传承了惠栋的易学学脉是毫无疑义的,并且他在治易上多有成就。江藩在《周易述补》中扬汉易之学,以虞义为主,融会郑玄、荀爽、马融、孟喜、干宝、京房等诸家之义,多有发明。全书广采汉儒诸家之易说加以考订,保存了汉儒易学之说,延续了汉儒治易成果,为申发汉儒易说、复兴汉易提供了必要条件。书中并非杂陈各家,而是将《周易》本经、爻卦间的联系与变化同汉儒各家易说融会贯通,其取舍亦有所依凭,多有自家独到之见。江藩对汉儒易学的贯通与阐扬,接棒惠栋高举的尊崇汉易大旗,进一步强化了复兴汉易学之思潮,在清代易学研究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江藩《周易述补》研究”(KYCX21_291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