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女大学生德育教育模式—— 以山东女子学院为例
2020年08月31日 09:3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31日总第2000期 作者:崔雪莲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女大学生在各高校所占比例也是逐年攀升。当前我国高校普遍推行的是无性别差异的德育教育模式,针对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性别特点的德育教育模式相对缺乏。山东女子学院作为全国三所女子本科院校之一,女大学生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0%,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探索适用于本校女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模式,并取得良好效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一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德育教育教学改革。山东女子学院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女性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包括针对女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山东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团委、学生工作部的指导和支持下,不断创新针对女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途径,通过了解本校女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其关心的话题,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为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特开设心理恳谈室,定期有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立德树人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各教研室按照教材内容及教学大纲,根据课程特点,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重难点突出,有针对性地分专题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前5分钟翻转小课堂”的方式,在上课前5分钟,请自愿分享的同学到讲台前分享关注的时事热点,引发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课上运用一系列平台工具,充分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实时观照和检验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有效地推动了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实现。

  二是开设系列女性特色课程,彰显女性优雅气质。学校各个学院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建设女大学生教学案例库,并通过开设“女性学”“女性与社会”“女性成才”“妇女法”“妇女社会工作”“礼仪与形象管理”“插花”“健美操”“瑜伽”等系列女性特色课程,德礼相济,博雅修身,彰显女性优雅气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开设“恋爱与婚姻”专题,强化性别意识培养,倡导男女平等理念,深受学生关注和喜爱。

  三是多途径增强学术研究,深化女性主题探讨。山东女子学院妇女研究与发展中心、社会与法学院借助山东社科论坛,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投稿参会,举办女性论坛,学者畅谈学术观点,学生积极参与。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针对女性主题,进行现场访谈讲座,学生参与度高,效果良好。通过创新创业学院,挂牌设立山东女子创业大学,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积极推动女性创业。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每年开展数学建模比赛,学院教师充分运用课后和暑假时间,引导学生多加关注女性主题,积极培育女大学生的数学建模技能,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项,充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四是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提升女大学生领导力。山东女子学院定期召开主题团日活动,活动筹备由学生组织、参与,大力提升女大学生的领导力。社会与法学院通过“敬老孝亲”思政大讲堂,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深知要以良好品德促进个人成长,促进良好家风的创建与宣扬。围绕女性主题,学生社团、图书馆举办读书会活动,在图书馆大厅开设女性主题的图书展览,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增强其性别意识,综合培养优化女性特质。各学院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暑期“三下乡”实践、支教和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学生综合素质与志愿服务精神。各学院团总支充分利用共青团中央的“青年大学习”平台,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等平台和载体,组织学生通过观看学习视频、参与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比赛、参与讲座,取长补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女大学生德育教育需要校内外多方合作,协同发力,通过探索多种实现路径,全面促进女大学生德育发展。

  (作者系山东女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Baidu
map